孫文廣:策劃韓戰大敗而歸

—三評毛澤東

孫文廣

人氣 37
標籤:

【大紀元2月28日訊】毛澤東夥同金日成等策劃、發動韓戰(朝鮮戰爭),結果大敗而歸。毛澤東卻欺騙國人,說是美帝發動侵略,他自己取得偉大勝利。

隨著原蘇聯國家檔案資料的解密,關於毛澤東等人如何策劃發動朝鮮戰爭的經過終於洩露出來。原來侵略者並非「帝美」李承晚匪幫,而是金日成、毛澤東。但是由於大陸官方的封鎖,至今多數國人仍沿襲中共關於「抗美援朝」的宣傳,認為朝鮮戰爭是「美帝」挑起的,是毛澤東打了大勝仗。

現在應該還中國民眾歷史的真相。應該揭穿毛澤東如何瞞天過海,欺騙眾人。

*毛澤東參與策動朝鮮戰爭**

1949年隨著中國「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在共產極權大家庭中,除了毛澤東之外,最高興的應是金日成和斯大林。他們都是中國的近鄰,眼看著在自己的身邊又要誕生一個有近五億人口的共產大國,怎能不高興?

毛澤東用暴力統一中國,金日成何嚐不想統一朝鮮半島,毛澤東能打敗代表美帝的蔣介石。金日成為何不能打敗「美帝走狗」李承晚?

1949年金日成奔走於莫斯科和北平(後來改名為北京)之間要求合夥發動「解放」南韓的戰爭。

當時金日成深知,根據自己力量,根本無法打敗南韓的軍隊。因為金日成,從來沒有指揮過重大戰役,兵力少得可憐,只有三個師,裝備也很差,想發動戰爭,心有餘力不足。所以他只得請毛澤東、斯大林出力。

當時毛澤東是關健,因為蘇聯,在二次大戰爭中傷亡慘重,斯大林非常害怕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他向金日成明確表示,不會出兵朝鮮,軍火可以提供,但不是無償的。(根據解密檔案,後來蘇聯也曾秘密出兵四萬人)

打仗光有武器不行,必須要有軍隊,要有會打仗的軍隊。

所以能否發動「解放」南韓的戰爭關健在毛澤東,只有毛澤東願意出兵,金日成才能開戰,如果毛澤東不願出兵,則金日成根本不可能發動戰爭。

經過金日成多次來華與毛澤東協商,毛當時在國內正旗開得勝,也很想在共黨大家庭中,在斯大林面前表現一番,在金日成的殷切要術下,決定調兵遣將,合夥發動朝鮮戰爭。毛毅然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朝鮮族的三個精銳師在1949和1950年初調入朝鮮,編入朝鮮人民軍,供金日成調遣。(見魯南生:《斯大林、毛澤東與蔣介石》)

這三個師原來歸四野林彪統率,他們曾身經百戰,這樣一來金日成手下的兵力增加了一倍,而且增加的都是精兵強將。

毛澤東還答應金日成,戰爭打響之後,如果萬一打敗了,對方軍隊只要越過三八線,中國保證出兵支援北朝鮮,在毛的鄭重承諾下,金日成放膽在1950年6月25日,有計劃有準備地發動了入侵南韓的戰爭,因為有備而來,一鼓作氣三天之內就攻下韓國首都漢城,世界為之震驚。

*毛澤東瞞天過海,欺騙國人**

朝鮮戰爭爆發後,毛澤東開動宣傳機器,一口咬定是美帝指揮南朝李承晚發動的戰爭。全國很多城市舉行聲勢浩大的大遊行,開大會,聲討「美帝國主義」。向全國人民灌輸仇美思想。全國上下一致聲討「美帝國主義」。

本人當時還在上中學,也是義憤填膺,仇恨美國,當時大街小巷,各個機關單位都熱烈擁護毛主席「抗美援朝」。

但是細想一下,如果是南韓發動戰爭,他們乘勢而來,怎麼會三天之內,就丟了自己的首都漢城呢?當時在毛澤東聲勢浩大的宣傳運動中,人們是來不及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只能跟著毛澤東反對「美帝」侵略。

朝鮮戰爭爆發後,從1950年到七十年代末,在中國的教科書中,在中國的歷史著作中,對於那場戰爭的起因,都說是「美帝李承晚匪幫發動的」,是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抗美援朝」。在中國所有的辭典中也是這樣寫的。

但是毛澤東死後,進入八十年代,中國的提法卻有了重大變化,即:只講1950年6月25日爆發朝鮮戰爭,而不再提那場戰爭到底是誰發動的。

看來,毛澤東的後繼者,要比較聰明一些,他們知道像這樣大的事件,想永遠欺騙國人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們又不願展示真相,以免損及「偉大領袖」的光輝形象。於是就來個只談「戰爭」不講「發動」。因為展示歷史真相,不但毀及領袖的「光輝」,而且還會影響中共的威望。

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領袖的光輝,黨的威望重要?還是歷史的真實更重要?

毛澤東當時可能以為共產主義很快會在全世界建立統治,他會在全世界實行一黨專政,他會控制全球的輿論,遮盡天下人的耳目。毛澤東絕不會想到蘇聯會解體,會自由化,檔案會解密,真相會洩露,他的騙局會露餡。他本想給他的接班人們留下一份「抗美援朝」的寶貴遺產,沒有想到,他給追隨者留下的卻是一個又臭又沉的大包袱。

回顧歷史,毛澤東本人何嚐不是中共的一個纍贅,一個大包袱。早日拋棄這個纍贅對中共的發展對國家的前進,都會有著重要的意義。如其被纍贅拖死,倒不如早日快刀斬亂麻,與毛澤東一刀兩斷。

*朝鮮戰爭死了500萬人**

朝鮮戰爭是二戰之後最殘烈的一場戰爭,造成了500萬人的死亡,(平民死亡300多萬,軍人死亡100多萬)。這個數字既是國外的統計結果,也來自志願軍高級參與者的認可。

中國誌願軍有數十幾萬人死亡。很多戰士死得悲壯淒慘。志願軍夏天入朝,本想冬天之前結束戰鬥,沒有想到拖了三個冬天,後勤補及不上,很多戰士凍死。

在這場戰爭中除了造成人員死亡之外,還耗費了中國的大量財政開支。1951年中國的財政出支有50%是用在朝鮮戰場上。但追求「光輝業績」的毛澤東卻說這不算多。(見毛選五卷P66)

朝鮮戰爭結束後,毛澤東開動宣傳機器,宣傳他在「抗美援朝」中獲得了偉大的勝利,以後中國的史書,直到21世紀也都是這樣寫的。真是這樣麼?絕非如此。

*「毛澤東朝鮮打了大敗仗」**

發動戰爭是否取得勝利的標準是甚麼呢?這要看戰爭是否達到預期目的。毛澤東策動這場戰爭的目的,十分明顯是要在南韓建立共產統治。或者用他的話來說是「解放」南韓,是要用武力統一朝鮮半島。

而結果呢?花了三年時間,投入上百萬的志願軍,留下了中國人民數十萬屍體。耗費50%的財政支出。結果又回到了三八線,南韓還是在李承晚的領導之下,走著自由化的道路,後來成了亞洲四龍之一。

毛澤東等發動這場戰爭,在世界招來一片罵聲。聯合國通過決議譴責中國是侵略者,中國在全世界受到孤立,在那以後美國有理由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毛澤東也永遠失掉了「解放」台灣的機會。

毛澤東在朝鮮打了大敗仗。硬把敗仗當勝利吹噓,那是打腫臉充胖子.不知羞恥。毛澤東在朝鮮戰場上的失敗,還可以從軍隊死亡數中看出來。根據最新美國公佈的美國軍隊的死亡人數是3萬7千人,中國官方公佈的軍隊死亡人數是15萬6千人,(國外公佈的數字是數十萬),遠遠超過美國軍隊的死亡人數。

再一個能說明毛澤東在朝鮮打了敗仗的事實是雙方被俘人數相差懸殊。美國和英國戰俘加在一起只有0.44萬,中國誌願軍被俘人員是2.08萬,是美英兩國戰俘的4倍還多。在戰俘遺返時,中國戰俘有1.6萬人不願返回中國,(占被俘總數的三分之二)這不但給毛澤東很大難堪,也說明毛澤東所策動的這場戰爭,是不義之戰,戰俘知道真相當然不願回國。(數據見《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毛澤東志在必勝**

朝鮮戰爭自始至終卻是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進行的,他本想繼國內三大戰役之後,再打一場漂亮的戰爭,樹立他國際上的威望。

朝鮮戰爭是毛澤東第一次派兵出國作戰,他是志在必勝。「從志願軍過江那一天起,毛澤東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朝鮮戰場了。」(《毛澤東傳》P125)

在那些日子裡,毛澤東過著十分緊張的生活。據他的機要秘書回憶,有一段時間,毛澤東半個多月沒有下床,就在床上工作、吃飯,睡眠極少。他每天批閱大量材料,有來自前方的電報,有來自各方面的情報,一個接著一個,這些電報和材料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毛澤東手裡。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毛澤東要根據各方面的情況加以分析,很快作出決斷,指導前方作戰。

據說毛澤東在朝鮮戰爭期間,曾經寫過一百多封指揮戰爭的電報,因為後來打了敗仗,所以這些電報中的多數內容也就成了「國家機密」。

*毛澤東在戰役上的失敗**

毛澤東不但在戰略上犯了錯誤,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了錯誤的戰爭。而且在具體戰役上也犯下了一系列錯誤,損兵折將。

現在透過公佈出來的少許資料,也可以看到,毛澤東在指揮朝鮮戰爭中,眾多失誤中的一斑。有幾個例子可以說明問題:

1950年冬天,志願軍已經打到朝鮮的三八線,彭德懷主張暫時不過三八線,因為軍隊損失已經很嚴重,而毛澤東否定了彭德懷的意見,結果是:倉促發動的第四次戰役,並沒有取得毛澤東預想的結果。相反,美軍抓住志願軍不具備一週以上連續作戰能力的弱點,大舉反擊,使志願軍遭到入朝作戰以來的第一次挫折。不僅損失了5萬多人,放棄了剛剛佔領不久的仁川和漢城,而且全線被迫後退了100多公里,又撤回到了三八線以北。毛澤東在朝鮮發動的第四次戰役以失敗告終。(見《斯大林、毛澤東與蔣介石》P877)

毛澤東決心要用戰爭解決朝鮮問題,他指揮的第五次戰役目標開始決定主要在三八線地區打擊敵人,到後來卻發展到要打回三七線以南去了。第五次戰役開始不久,美軍掌握了志願軍的作戰規律,利用其機械化程度高和火力強等優勢,使志願軍無法發揮運動戰的特長。結果,志願軍全線被迫後撤約40公里才勉強阻止住敵人的推進,且損失嚴重。僅此戰役,志願軍就有1.7萬人被俘,占整個朝鮮戰爭中志願軍被俘人員的80%還多。」(見《斯大林、毛澤東與蔣介石》P877)

毛澤東與金日成、斯大林合夥發動朝鮮戰爭,這分明是一種醜惡的侵略行徑,但毛澤東顛倒是非,栽贓美國南韓,欺騙全國人民,把醜惡當做光輝、把慘敗當勝利來宣傳。朝鮮戰場上的失敗也粉碎了毛澤東是個「偉大的軍事家」,「軍事天才」的神話。

50年後應該還真實給國人。

2004.2.26於山東大學@(//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孫文廣:國共內戰溯源
孫文廣:土地公有是官員腐敗溫床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