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
部分民眾在接受「高貴」的檢測後,居然發現連牛、豬、雞肉都不能吃,還有人對上百種食物過敏。
醫師則認為是否「食物過敏」,要以「吃了食物以後有臨床症狀」為準,
如果吃了沒有不舒服的情形,其實不用太在意。
邱小姐日前接受健檢中心推薦的過敏檢測,中心的人員說,這種檢查一次可以檢驗一百多種過敏原,還要送到國外去做,結果非常準確;邱小姐心動下,就接受了檢驗。沒想到檢查結果出來,居然發現她對已經吃了二、三十年的牛肉、豬肉、雞肉都過敏,之後她只好過著幾乎是吃素的日子,直到身體受不了、差點營養不良,才趕忙找醫師求助。
邱小姐還說,自己並不是特例,過去聽說有人接受這類檢測後,發現對一百多種食品過敏!對此,醫師則表示,臨床對於食物過敏的診斷仍以「吃了食物以後有臨床症狀」為準。民眾若吃了這些食物沒有不舒服,其實不需在意。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說,國內最常見引起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原是塵,其次是灰塵、蟑螂、黴菌或念珠菌、狗貓毛等。
至於食物過敏原,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指出,除了小朋友常見的牛奶過敏外,蛋白、有殼海鮮、核果類、黃豆及部分水果算是比較常見的食物過敏元兇。像案例中測出的牛肉、豬肉過敏,倒是相當罕見。
這些過敏該如何檢測呢?呂宜興表示,時下一般檢驗過敏原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基本原則,可以經由分泌物鏡檢、皮膚試驗或抽血來測定免疫球蛋白戊型(IgE)及查出過敏原。
目前公認最簡單、方便、安全的方式就是利用放射性過敏原吸收(RAST)或酵素免疫評估(ELISA)等抽血方式來確定過敏原。
通常抽取六至八毫升的血,萃取一點五到兩毫升的血清以提供檢驗,費用兩千元,但只要醫師覺得有必須,健保會全額給付這筆費用,只不過限定小兒或大人的風濕免疫及過敏科醫師或是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開立處方。
江伯倫說,食物過敏測試雖然也有皮膚及血液測試,但是一般還是以口服激發測驗(oral-food-challenge test)的結果較為準確。
至於為什麼有些患者接受一套七千元,甚至更貴的試驗後,竟然檢出對一百多種東西過敏?江伯倫說,這些檢驗如果是利用「Microarray(晶片)」來檢驗,可能只「定性」沒有「定量」,亦即只要發現有反應即列入;但目前臨床上針對過敏的判斷卻是必須高過某個數值才算,可能因此才會出現有些人接受這類檢查後檢出什麼都過敏的結果。
呂宜興則認為,也有可能因為有些健診中心在判讀時把檢驗成陽性反應的標準數據調低,使得幾乎所有的檢驗項目都異常;此外,三歲以下的嬰幼兒體質仍會改變,接受抽血檢驗的結果只能參考。
江伯倫解釋,人體的免疫系統很有趣,針對一些常常入口的食物,會自我調整,避免一直處於「對抗」狀態。因而會產生所謂「口服耐受性」。所以部分幼年期的過敏原,漸漸的也會因為口服耐受性,而不再引發過敏症狀。
江伯倫指出,一般來說發生在小小孩身上的食物過敏經常會以異位性皮膚炎來表現,大人的食物過敏臨床症狀則多半是蕁麻疹。其他如氣喘、休克,甚至舌頭水腫、咽喉癢、腹痛、腹瀉,也都是過敏可能出現的症狀。總而言之,「吃了沒有感到任何不適」,其實就沒有關係!(//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