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6日訊】台灣大紀元時報記者謝欣園報導/一九四九年後,台灣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接著,又用了十多年的時間開創了政治發展的「奇蹟」。雖然對於台灣政治發展的價值與功過還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不過它的確有其獨特性,因此針對這個題目,我們訪問了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談談他對台灣民主發展的觀察。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首先,明教授說,現在全世界約有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如以民主發展的經驗來看,台灣的排名應該可以列入前卅名內,可以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排在我們之前的其他國家絕大多數的國內政治已較穩定,較制度化,而且多為二次大戰前即有相當經驗的民主國家,例如英國、美國、比荷盧、法國、德國、北歐諸國以及日本等。
如果與發展較落後的國家相比,台灣的民主發展至今有幾個特色,值得我們觀察。
一、直接選舉:當然,間接選舉並不代表不民主。但是,台灣目前從地方到中央都已舉辦「直接選舉」,且為定期選舉;有意參選者事前即可充分準備,進行佈樁拜票等行動。
台灣的選舉也是一種「開放競爭」或「差額選舉」,意即這個位子在這裡,誰有意願都可以來選,因此參選人數通常多於當選人數. 這與「等額選舉」不同,所謂「等額選舉」意即立法委員有十七個名額,就只能有十七位參選,最後人人當選。
二、公開的反對黨:在台灣,在野黨基本上可以毫無畏懼的去反對執政黨,平時提出各種質詢與監督,選舉時強力競爭,不需要擔心會被執政黨整,或是坐牢甚至失蹤或處死。
三、政黨輪替:台灣從地方到中央,從縣市長到立法委員,甚至包括總統選舉在內的各式大小選舉,在野黨都有獲勝而執政的機會。這也就是 國父所說的「立足點平等」的意思。
接著,明教授表示,歷史上,許多國家在走向民主時都曾發生過許多挫折,例如:英國曾經放逐過君主;美國民主立國後八十多年,還發生內戰,民主制度一度失敗;法國大革命時曾經將皇帝送上斷頭台,後來又放棄民主政體,以公民投票方式將拿破崙改選為皇帝;德國於一八七一年實施君主立憲,可是並不成熟,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德國因此走上軍國主義;日本始行君主立憲約於一八七○年,但是六十多年後因軍人暗殺文人,民主政治崩潰,並因此差點亡國。可見民主政治的建立與發展並不容易。
而全世界到目前為止,還有許多國家至今仍未實行民主政治,他們或是一黨獨裁,或是出現政變,甚至時不時爆發血腥暴動等等。因此,相較之下,台灣的民主成績還是很值得肯定的。
*台灣民主優點:漸進、流血少、暴動少、無政變
明教授說,台灣民主制度的生成屬「漸進」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黨外人士和民進黨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當時執政的國民黨也在壓力之下逐步開放。兩者角力的結果,就是台灣民主政治的漸進發展。換句話說,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其次,整體來說,台灣民主政治發展,若橫向地與各國相比,流血較少。台灣雖然有群眾運動,但是情形不如其他國家嚴重;而反對運動雖然經常採遊走法律邊緣的策略,但是暴動或真正使用重大暴力的時間其實並不太多。這和許多第三世界相比就顯得比較突出了。
最後,除了孫立人事件外,台灣也沒有軍事政變,這在第三世界當中也是很少見的。
*台灣民主缺點:法治精神不夠、不夠制度化、黑金、派系
但是,如果和比較進步的國家相比,台灣的政治發展仍然存有許多重大的缺點。例如,法治精神不足。整體來說,台灣社會對法律的尊重不夠。
另外,制度化程度亦不夠高。例如總統選舉的方式,台灣採行一票制,獲得相對多數即可當選。這樣制度所產生的缺點就是有可能選出不超過半數的總統,施政容易產生困難。
次如總統與閣揆分權不清,兩者容易發生憲政衝突。以法、德的總統、總理關係為例,他們的總理負責經濟、教育、文化、部分外交等,而總統負責軍事與外交,二者的權限劃分清楚。
再有,台灣總人口才二千三百萬人,立委即有二百二十五人,平均一人代表了十萬人。而美國兩億八千萬人,下議院四百五十人,上議院才一百人;粗略計算,台灣立委若有一百人至一百五十人應該足夠。過多的立委會造成浪費公帑與議事效率低落等問題。
不夠制度化還包括選舉制度與選區劃分的問題。德國的國會議員選舉是兩制並行:小選舉區與比例代表制,台灣未來應該考慮向此方向修改。
最後,黑金與派系問題是台灣民主經驗發展中的一個絆腳石,如果不解決,將來難免會為我們的政治發展帶來嚴重的後果。
(明居正教授口述,記者謝欣園記錄整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