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6日訊】前不久,中國國家統計局正式公佈2003年經濟統計資料,幾項主要指標是:經濟增長率9.1%,工業産值增長16.5%,外貿增長37.1%,外匯儲備達4002億美元。看上去,數位可觀,似乎”成績驕人”。然而,仔細爲中國經濟把脈,卻暴露出許多病態,折射出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其一,經濟增長的主要構成,是固定投資的猛增,達全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的47%。這些投資主要來源於銀行,當局爲了刺激內需,拉動增長,驟然放開銀根,銀行大肆發放貸款,放貸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比亞洲金融風暴前的泰國還要高,爲中國金融危機埋下兇險伏筆。
其二,9.1%的經濟增長率,創下1997年以來的最高值。在地方保護主義和官僚”政績”思維支配下,各地一窩蜂地搶著上專案,趕熱門,一些領域如房地産、汽車、鋼材等,出現過度飽和,以至於泛濫成災。情形一如外界的普遍預料:與其說是增長,不如說是過熱,不過是泡沫經濟。
其三,盲目開發與重復建設,加劇了高成本、低效益的惡性循環,目前,中國每萬元産值能耗,是日本同一資料的10倍;單位産值的平均成本消耗,也一直高於印度。
其四,由於進出口比例失調,出口大大高於進口,外匯儲備自然大幅增加,不免”遊資泛濫”,人民幣升值壓力因而進一步升高,加劇了與美日歐等國的貿易摩擦。
其五,上述各種因素的綜合,釀成物價大漲,許多地區物價高漲達50%以上,由前幾年的通貨緊縮,到去年的通貨膨脹,幾乎一步跨入。高增長,實際是高危險。其六,經濟過度擴張,造成能源吃緊,電力不濟。比如,原油形勢日益緊張,去年進口原油高達8200萬噸,今年原油缺口預計將進一步達到1億零700萬噸。2003年,全國共計21個省份缺電,當局不得不在許多地區實施”拉閘限電”。在湖南長沙,因電力不足,部分街區連交通紅綠燈都失效;在浙江杭州,一些企業因缺電,致使每天經濟損失高達百萬元;在一些省區,民衆做飯和學生做作業,竟需要點蠟燭進行,轉眼間,時光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相比之下,作爲中國的兩個比鄰大國,俄羅斯與印度,近年來則呈現快速與良性並舉的發展局面。去年,俄羅斯經濟增長7.3%,印度經濟增長8%,均屬快速增長,關鍵卻在於,這兩國經濟發展的健康協調狀態,頗受國際好評。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在吸引外資方面,印度在出口增長方面,已經分別構成與中國的強力競爭。基於仔細的考量和對比,國際權威機構紛紛調高了對俄羅斯與印度的經濟評價,同時紛紛降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國際經濟專家歸納出中國經濟四大危險:經濟周期性起伏,貿易保護主義,金融風險,政治風險。指出:過度投資可能使中國經濟陷入周期性衰退,而中國的金融體系百病叢生,十分脆弱,放貸比例太高,勢必繼續累積鉅額呆帳壞帳,一旦人民幣升值,經濟減緩,呆帳壞帳出籠,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肯定禍及整個國民經濟,傳言中的”崩潰”之說,恐怕未必是危言聳聽。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