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斌文台北報導)在許許多多的音響發燒友心中,擁有一套「HI-END音響系統」永遠是終極目標,也可以說是圓了人生重要的其中一個夢;不過,不少消費者對什麼是HI-END音響系統的認知模糊,有些以為「昂貴的音響器材就是好的,才稱得上HI-END音響系統」,這種以價格來區分音響,其實是非常錯誤狹隘的觀念。
HI-END音響系統是什麼?
到底什麼是HI-END音響?一般消費者最簡單的劃分法是以金額多寡區分,但是參考點應該是設在那裡呢?多少錢買到的產品算HI-END?
經常將HI-END掛在嘴邊,可是真得要給HI-END下定義的時候,就會發覺是多麼的困難。
資深音響與音樂評論家蔡克信醫師就認為,HI-END是一種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不一定是非常高價的音響系統,才能稱得上是HI-END音響,他本身雖擁有價值不菲的音響器材,可是至今仍不斷購買經典的音樂軟體,包括數萬張的LP黑膠唱片、CD及SACD等典藏品。
他特別提醒有意提升自己音響器材的發燒友,不要忘了音響的本質就是「聽音樂」,而不是比較音響器材的貴賤而已。
歐美音響總經理劉紹文曾給HI-END作過以下較具體且適切的定義,他認為HI-END可以是量少價高、手工打造、藝術化的造型外觀設計,或者能忠實反應設計者個人的設計理念與風格;而且產品生命週期長、不輕易作型號的改變,設計者必需了解音響並將其具體反應在產品設計上,以及國內外媒體專文介紹並推薦。
追求完美效果 HI-END精神
當然也有一些人對HI-END作「形而上之」的定義,認為HI-END是一種追求完美的精神,因此不管使用的音響是屬於什麼等級,如果每天孜孜不倦地希望,將屬於自已的系統發揮到最好聽的程度,比方說,今天會換一條信號線試試看,明天可能將喇叭的角度稍為「Toe-in」(轉向斜內角)一些,每天為經營一個更好的效果,這種追求到完美方休的精神,就稱得上是HI-END的精神。
無論如何,購買一套HI-END音響就是一種投資,而投資的回報就是聆聽音樂的喜悅;然而在自由經濟掛帥的時代,大量的資訊與產品湧入,市場充斥著上千種標榜所謂HI-END音響的產品,也充斥著一些濫竽充數的產品,甚至以各種不同魚目混珠方式(例如台灣組裝或大陸生產掛國外品牌)欺矇消費者,消費者不但得不到投資後應得回報的喜悅,反而因效果不如預期而終日悶悶不樂。
投資HI-END音響 搞清系統器材
花少錢享受好聲音 看空間搭配好音響
選購一套HI-END音響,在消費者一生購買決定當中,可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為HI-END音響最後的選擇很可能改變一個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優雅音樂帶來的品質提升,絕對勝過購買昂貴沙發所帶來的短暫喜悅。
一般消費者在選購時,最常問的幾個問題是「我購買的音響夠不夠HI-END?」、「要花多少錢購買的產品才是HI-END音響?」
一位從事20年音響買賣的業者說,最常被問的問題是「我想買一套音響,但是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預算?」結果他回答是「回去算算家中的裝潢花了多少錢,音響的預算至少超過這個預算,否則就是暴發戶!」為什麼?因為物質生活超過精神生活。
很多人誤認HI-END音響是一項昂貴的投資,可是如果將花費來除以實際聆聽的時數後,不少消費者會發覺比起其它投資,購買HI-END音響是值得的,況且家裡隨時充滿音樂、喜悅,有什麼能比投資HI-END音響更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呢?
國內近年來不少專業音響雜誌、發燒友及專業的音響從業人員提供比較多且正確的資訊,讓消費者在購買音響前,更重視空間對音響系統的重要性,也會事先規劃,以期達到最理想的音響效果。
音響系統的區分與器材
一般音響系統大致可分為二種,一種是聽音樂的二聲道或多聲道系統;另一種是家庭劇院的多聲道系統;最理想是能將兩種系統「合而為一」,使得聽音樂有親臨現場的感受,觀賞電影時又能感受到真實且身歷其境的影音震撼。
不過嚴格來說,這兩種系統對空間是截然不同的要求,如果想要合而為一是非常困難的事。
先以一般聽音樂及看電影的家庭電影院系統為例,消費者購買時所需的影音設備包括以下五類型:
一、音源部分
音樂系統包括雷射唱盤、雷射轉盤、唱頭、黑膠傳統唱盤、數位式錄音系統與收音機等;家庭劇院系統則包括影音光碟機、卡拉OK系統、衛星系統。
二、放大部分
音樂系統可分為綜合擴大機、唱頭放大器、前級放大器、後級擴大機、多聲道解碼器及數位轉換器;家庭劇院系統則包括環繞擴大機、環繞處理器、多聲道擴大機、音頻器、投影機、電漿電視與等化器等。
三、喇叭部分
音樂系統包括全音域的喇叭系統、非全音域的喇叭系統(可加超重低音的喇叭系統);家庭劇院系統則有多聲道喇叭系統、超重低音喇叭。
四、線材部分
音樂系統包括訊號線、喇叭線、電源線、數位線等;家庭劇院系統則有訊號線、電源線、視訊線與數位線等。
五、附件部份
包括避震設備、音響架、消磁設備、電源濾波器、耳機、自動控制系統等。
音響器材與空間的搭配
首先強調的是,不同空間所用的音響系統大小並不相同,大空間不可能用太小的音響系統,其能量及動態都不夠;當然小空間也不可能擺設很大的音響系統,也就是說空間與音響系統是緊密且不可分離的課題,也是選購時重要的一環。
許多消費者在選購音響時,犯了一個很大錯誤,就是忽略空間的重要性,空間無法自由且任意更換,而更換音響系統是非常容易的(只要財力許可的話)。
如果想添購一套完整的HI-END音響系統,並不是只有在價錢上計較,而是必須完全了解套系統的相容性,以及相互搭配的完美程度。
別忘了請一位專業的音響從業人員幫助規劃設計,也不要忘記重要的「售後服務」問題,在音響產品故障時,可獲得原廠技術及零件維修的服務,所以購買時一定要有「代理商保證書」,才不會買到來路不明的劣質產品。
經常接觸音響與音樂專業雜誌的讀者應該對「蔡克信」不陌生,他時常在雜誌發表對音響、音樂的獨特見解,當然他自己也是一個音響發燒迷,家中還有數萬張的CD與黑膠唱片,除了醫生的本職外,蔡克信本人對藝術與葡萄酒也頗有研究,對他來說,HI-END是一種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蒐集至少萬張黑膠唱片的美藝專家蔡克信,從30多年前就開始接觸音響,而且從昂貴的黑膠唱片開始聽音樂;「那個時候買音響與聽音樂是奢求的享受,因為一套好的音響系統可以買一棟樓,一張唱片的價格是普通公務員月薪的一半!」蔡克信回憶說,音響與音樂軟體的價格太高,讓不少有心人打了退堂鼓。
不過蔡克信堅信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沒錢也有聽音樂的門道,他在學生時代就喜歡泡在咖啡廳外聽音樂,不花錢一樣可以欣賞音樂的美好;目前蔡克信雖擁有價值不菲的音響系統,但他仍認為「不一定是高價的音響系統,才能稱得上是HI-END音響,有意提升自己音響器材的發燒友,不要忘了音響的本質就是聽音樂,而不是比較音響器材的貴賤而已。」
蔡克信以蒐集黑膠唱片為例表示,十多年前為了整理數量龐大的黑膠唱片,訂了一萬個保存黑膠唱片的袋子,沒想到一下子就用完了,後來沒有再訂製保存袋,他始終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蒐集多少黑膠唱片;不過蔡克信笑著說,擁有多少張黑膠唱片就跟擁有多貴的音響系統一樣並不重要,因為蒐集只是一種手段,聽音樂才是最終目的。
面對國內HI-END的風潮,蔡克信很高興地認為「這是一個陶冶性情、提升素質的好時機」,因為有愈來愈多的愛樂者加入HI-END的行列,生活才會更加多采多姿;不過蔡克信希望這股風潮,千萬不要轉成盲目地購買昂貴器材來炫耀,忘卻聽音樂的本質。(//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