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8日訊】 安聯保險公司在最近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中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於2014年超越位居世界第三的德國。這一說法,顯然將立即受到中國當局的青睞,並帶動部分中國老百姓”飄飄然”。說到中國經濟,北京當局慣於用”一枝獨秀”來自吹,即便不是直截了當,也常常借用洋人金口。所謂”挾洋自重”。如此”輿論導向”,讓中國老百姓誤以為,世界經濟都停滯了,只有中國在發展;或者以為,只有中國的發展,才是最快的發展。
事實上,除中國之外,全球有的是快速增長的經濟體,諸如俄羅斯、東歐、印度、印尼,等等。即便是發達國家,也不乏亮麗增長者。比如美國,在經歷短暫的增長放緩(不是停滯)之後,去年開始,又恢復強勁增長,全年經濟增長率達3‧1%,考慮到美國經濟的龐大基數(規模為中國經濟的10倍),以中國經濟增長8‧5%折算,去年,就經濟淨增值而言,美國是中國的三倍。
而放眼全球,最令人刮目相看的,卻是印度。經濟學家常常比較中國與印度這兩個人口大國,印度的長期增長潛力,更被行家看好。兩國對比:
經濟增長率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8‧5%,卻同時引發經濟過熱;印度經濟增長近8%,沒有任何副作用的伴隨。
外資 中國經濟主要靠外資拉動,全年吸收外資530億美元;印度經濟並不依賴外資,全年引進外資僅35億美元。可以設想,如果外資大舉進入印度,印度必然輕易超越中國。事實上,外資流入印度的速度正在加快,僅去年,就增長了5倍。
外貿 外貿出口在中印經濟中都居重要地位,對各自國民經濟的貢獻,均佔到10%左右。去年,中國外貿增長甚微。印度外貿則大幅攀升,出口增長達13‧7%,僅鋼鐵出口一項,就猛增93%。有意思的是,印度鋼鐵的主要輸出對象,正是中國。
股市 中國股市連續多年陷於熊市,一蹶不振;印度股市卻如日中天,去年,印度股票價格高漲達70%。一年中,外國人向印度股市投放資金高達75億美元。具有國際權威的穆迪公司,因此再度調高了印度的投資率分數。
消費 由於消費觀念落後,消費意識薄弱,中國人的銀行存款繼續堆積,國內需求持續不足,國民經濟因此被拖了後腿;印度人卻一改”先存錢後花錢”的舊觀念,熱烈消費。儲蓄佔印度人總收入的比例,已經從1999年的12%下降到2003年的5%。經濟學家指出:每年升高12%的消費支出,是推動印度經濟全線增長的重要因素。
工資 十年前,中印兩國的工資水平幾乎持平,如今,中國人工資是印度人的兩倍,這番勞動力成本消長,意味著中國競爭力下降。正是基於這一考量,更多外國商人開始把投資目光轉向印度。
經濟改革 中國號稱2億人脫貧,但經濟改革先起步,已經25年。印度6千萬人脫貧,其經濟改革僅12年;中國銀行至今黑洞重重,呆帳壞帳成山。印度銀行則相對健全,具有較佳的國際信譽;中國過熱的房地產等行業不斷醞釀巨大泡沫。印度經濟則呈現清新協調的面貌。
制度 與經濟改革相比,中國政治改革嚴重滯後,僵化的政治體制,不僅導致中國腐敗成災,而且構成經濟發展的桎梏與瓶頸;印度則相反,民主制度的不斷鞏固,不僅使腐敗現象銳減,同時也為經濟的健康和全面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客觀對比的基礎之上,國際輿論普遍看好印度。花旗銀行及大多數國際銀行認為:與中國相比,印度的機會更大,印度將超過中國。此間經濟學家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來比喻中國與印度的競爭關係,意思是:中國瞄準德國,中國是螳螂,德國是蟬,然而,印度是黃雀,時機一到,印度將展現出比中國更為強大的實力和更為耀眼的成就。
(自由亞洲電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