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8日電)對於中國聯想集團收購美國IBM個人電腦業務,雙方組建成為世界第三大個人電腦商,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網今天發表文章表示,不排除最終出現雙輸的可能性。
文章指出,雖然聯想是中國個人電腦的第一品牌,但在國際市場上仍缺乏有力影響,迫切需要新的突破,以實現國際化的發展戰略,這次收購將為聯想走向世界提供一個極好機會。
但文章表示,聯想在多大程度上能借助IBM的資源更快走向國際市場,「需要打上一個不小的問號」,何況聯想還需要向IBM支付數以億計的鉅額美元。
再者,如果IBM最終放棄了個人電腦的部門,從理論上說不可能再在這一領域投入巨大的研發費用和市場開拓資源。在這樣的情況下,聯想借助的IBM國際化通道還能有多大的發展餘地?
此外,文章說,目前已經建立起來的對IBM忠誠的用戶,是否會改換支持對象,也是需要考慮的。在知道一個品牌將不再是由自己熟悉的生產者開發、設計和製造的時候,改選戴爾等品牌對很多西方消費者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而對於戴爾和惠普這樣的對手而言,文章認為,現在不失是一次大挖牆角的好機會。少了IBM強大的科研實力和品牌做後盾,收購後的聯想能增加多大的實力,還需要市場檢驗。
文章指出,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家擁有中國本土化優勢的電腦公司,聯想在中國市場上熟門熟路。但兼併了IBM這樣一個規則和文化理念完全不同的部門,彼此能否迅速融合,成為新公司運行狀況是否良好的關鍵。
文章表示,「在市場渠道不同,用戶文化不同的情況下,聯想能否借力加速自己一直渴望的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的夢想?被兼併後的IBM業務是否會因為水土不服,使聯想不得不面對自己做成的一鍋夾生飯的尷尬?這些都是聯想不能迴避的問題。實際上,此前業界已經有此擔心」。
中國大陸業內人士也指出,降低成本是當前個人電腦生存最重要的,大的跨國公司為降低成本,往往是收購開發中國家的公司,而聯想反其道而行,增加成本是必然的。
因此,文章分析,如果聯想這次收購真的出現消化不良和成本超過收益的結果,恐怕雙輸而不是雙贏的局面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