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8日訊】一項國際性調查顯示,在全港145間中學, 抽出4000多名15歲學生,進行閱讀、數學、科學、解難四方面的測試,結果香港學生在解難,數學和科學等能力,在4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頭3位,其中數學能力再次排第一, 解難第二,科學第三,但閱讀就跌至第十。
至於數學解決難題能力,香港排第二,僅次於南韓之後。至於閱讀能力方面,本港學生就由上次測試的第六位,滑落到第十位,明顯低於南韓、芬蘭或加拿大等國家。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多與家長溝通的學生,在閱讀、數學及科學方面的表現會較好。願意花時間閱讀並享受閱讀的學生在閱讀能力上得分較高。家長較多投資在教育資源上,例如書桌、計算機、書本和寧靜的溫習環境,其子女的表現會較佳;相反,家長投資在手提電話、電視機、電腦和汽車上,會對學生成績有負面影響。
調查又顯示,學生家庭的社會和經濟背景,父母的職業和教育程度,都不是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反而學生自主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學校特色和學校氣氛,以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影響最大。
而香港為所有學生提供比較高質素和比較公平的教育機會,不過,學校之間的學生的表現參差,其中數學生差距高達46.6%,比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標準(32.7%)為高。至於科學和閱讀能力方面,差距比OECD的標準(29.9%和31.4%)為大,分別是45.4%和42.2%。
中大教育研究中心參與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目的在評估15歲學生在完成強迫教育之後,是否能夠掌握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PISA是由OECD策劃。
第一次PISA評估於2000年舉行,此後,每3年一次繼續舉行。評估主要分為3個領域: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及科學能力 ──三者組成一個評估循環核心。而在每一個評核週期裏,三分二時間會用作對其中一個領域進行深入評估,例如,於2000年,PISA以閱讀能力為主要評估領域;2003年則是數學能力;而2006年是科學能力。今次有近28萬名來自歐洲、美洲及亞洲的學生參與計劃,而本港則訪問了145間學校,4478名學生。
研究計劃從43個參加國家或地區中,邀請大批學生組成一個具代表性的樣本,接受測試和背景資料問卷調查。除OECD的成員國,如澳洲、奧地利、加拿大、芬蘭、德國、日本、南韓、新西蘭、英國和美國外,其他並非屬於該組織的亞洲國家或地區,包括香港、印尼和泰國等亦有參與研究。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