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8日訊】這一陣子,在台灣實施近十年、民意調查滿意度一向逾七成的「全民健保」,一時之間受到地區醫院萬人上街抗爭頓成熱門話題,而健保危機搬上檯面,在財務困窘、制度設計不良等等明顯課題外,醫療品質也受到關注。許多醫生非常踴躍在報端為文討論並提供建言,很難得的是他們特別提到「醫療倫理」這個形而上、但卻最本質的課題。
民眾貪便宜、亂掛號、亂拿藥等等很明顯是不道德行徑,而醫師、政府相關部門的縱容也應負相當大的責任,畢竟已經養成自私自利、貪便宜習性的民眾,需要被優良的制度和醫務人員教導,扭正既有的不良習性,奈何大部分醫師屈服於不良的制度,昧著良知努力衡量。舉例來說,看診一、二分鐘成為常態,制度允許病人隨時、隨地、隨便掛號,醫師竟然樂於配合,等於誘導國人養成愛逛醫院、愛拿藥、愛做檢查的就醫習性。
我們當然知道,健保政策充滿妥協性,在鋸箭似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變換政策下,到「總額預算制」實施,病人掛號受限、重症病人變人球,醫師不但荷包縮水、尊嚴也受到抹殺。日前與一位久未聯絡的醫生朋友通電話,怨氣衝天的語氣顯示其心中不平、不滿已瀕臨飽和點,與以前溫和形象相差不可以道里計,他深感受到打壓並認為醫生已快成為艱苦行業。
這位朋友的感受應該不是個案,非醫生者也很難感同身受。不過,在此氣氛下,再要求醫師們負起較大責任,拋開個人的私利,犧牲己利發揮道德勇氣拒絕制度的壓逼、教導病人正確就醫習性,的確有點強人所難。
但醫師畢竟被認定屬於強勢族群,且在接受醫師養成教育和訓練時,都被教導「醫學倫理」,也成為職業倫理,因而至少不應是「一切向錢看」,而且在病人眼裡,醫生還是半個上帝呢!如果覺得制度不合理,是應該提供良好的建言讓制度朝向完美,而非一味忍受、進而積怨在心,終而在配合不良制度下讓民眾非但無法養成正確醫療習性,還讓錯誤習性變本加厲。
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結果,醫療型態愈變愈扭曲,醫學教育敗壞、醫學倫理淪喪、醫療品質向下沈淪就是現實寫照。
為了扭轉敗壞趨勢,除了修補不良制度外,還是得回歸「醫學倫理」的養成、生根。十一月三十日《台灣日報》副刊一篇〈知識化了的倫理與道德〉短文,指出當前「醫學倫理」課程淪為「知識化」,忽略身體力行。只擁有醫學倫理知識卻欠缺實踐力,醫界倫理亂象仍層出不窮,而「製造病人」、「衝業績」、「把病人當人球踢」等等也逐漸成為常態。
放眼當前社會,不只醫學倫理知識化,法律、甚至道德都知識化了。其實,不只知識化了,「滿口仁義道德、暗地裡男盜女娼」的「工具化」也司空見慣。感歎之餘,還是得尋求改善良方啊!每個人由己身「自省」,讓「人心由衷回升」終究才是正道。──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