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蘇中的古巴哈瓦那中國城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知涵、鐘原編譯報導)美聯社11月21日古巴報導,古巴首都哈瓦那(HAVANA)氣候和煦,這座海港城市每年吸引很多遊客前來。但走進哈瓦那的中國城,第一感覺是這兒與中國沒有關係,似乎名字取錯了,因為遊客和講西語的拉丁美洲人遠遠超過這裏的中國人,中餐館裏賣的是比薩餅。

但是,在古老的建築物的牆垣背後,祭奠先人的祠堂和太極課程,似乎讓人回到中國人社區曾經有過的繁榮時代,那時,中國文化主宰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1847年,第一批中國移民,200名廣東人,乘坐西班牙帆船,來到古巴甘蔗園當合同工人。估計從1800年代中期至後期,有數萬中國人來到古巴。名義上是合同工人,實際待遇就像奴隸一樣,月薪只有幾個披索(Peso,古巴貨幣單位),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886年,古巴廢除奴隸制。以後,中國人以經營餐廳、洗衣店及蔬菜園謀生。許多中國人帶著家人來到這個加勒比海島國來定居。

邱先生已經78歲了,當年他和家人逃離共產黨的統治,於1950年代初期從中國大陸來到古巴。當1961年卡斯楚在古巴推行共產主義的時候,邱先生還不到30歲,但他已經是一個很成功的中國商人了。

在卡斯楚革命前,中國城十分熱鬧,數萬中國人在這裏辛勤工作,在古巴社會已經擁有一席之地。古巴建立紅色政權後,大部分中國人決定離開,不願把他們的事業交付給紅色政府。於是,一些很優秀的商人和中國社區的領導者前往三藩市、多倫多、加拉加斯、委內瑞拉等,中國人的社區開始走下坡路。

雷安諾-邱(Leandro Chiu)說,“那是全面的衰退,這個地方像是被人遺棄了,變得很窮。” 邱是住在哈瓦那中國城的第二代中國人,在這裏住了73年。他娶了古巴女子為妻,但他仍然保持著他的傳統,每天和中國社區的年長者連絡。但孩子們的中文不流利,雷安諾也從未到過中國大陸。

柏林圍牆1989年倒塌之後,古巴也很快失去了前蘇聯的金援,被迫發展旅遊業,以增加收入。哈瓦那的中國城成為吸引觀光遊客的重要賣點。“因為旅遊業的緣故,我們得到某些自由,以致中國城可以再次繁榮起來,”雷安諾-邱說,“也許看起來沒有那麼多,但確實這裏有比較多的生意,我們正在一點一點的改進。”

來自政府的資助有利於幫助中國城改善面貌,街道名字被寫在乾淨白色有紅龍圖案的木牌上,一個很大的水泥拱門—上面同時用西班牙文和中文注明中國城—裝飾著這個社區的入口。

在溫和的經濟改革下,中國社區可以允許集資開設餐廳,向顧客收取美金。中餐館裏儘是古巴人,他們點義大利臘腸比薩餅和甜味蘇打。而餐館的樓上就供著精巧木制的祖宗牌位。

如今,古老中國的傳統、旅遊觀光的外表和古巴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就如這一幅景致:一位年輕的華裔古巴女性在戶外院子裏教鄰居小孩太極,地上畫著龍和陰陽魚,而在外面,汽車的立體音響播放的活潑的古巴舞蹈震耳欲聾,對面街道的牆上寫著:“武術,另一種革命的武器!”真是鮮明的對比。

雷安諾-邱主持著一個給年長居民提供食物及娛樂的活動中心。他說,“對於我們這些留下來的,這兒就是家。我們開始教育孩子們中國的傳統,給社區注入更多的生氣。”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法院停止賓拉登司機的軍事審判
古巴新鈔上路 各地擠滿兌鈔民眾
新任司法部長龔薩雷斯 布什最親信顧問之一
胡錦濤訪南美將出手巨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