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竹:比穩定更重要的東西

劉曉竹

標籤:

【大紀元12月3日訊】最近中共高層開“經濟工作會議”,從媒體報道看,是老調重彈。不是說老調不能重彈,也不是說老調全無道理,但在新變局中,老調重彈就意味著四個字:束手無策。講“改革、發展、穩定”一點沒錯,但拿不出新辦法來實行,是不可原諒的大錯特錯。不錯,中國現在最需要穩定,在穩定中發展自己,但有一樣東西恐怕比穩定更爲重要,這就是營造穩定的機制。穩定即使是金蛋,也要有老母雞來下。

江澤民時代的穩定機制是兩條,一是經濟上給老百姓實惠,二是將所有政治挑戰因素(叫做不穩定因素)扼殺于萌芽狀態。這就是無情打擊政治異議人士或不同聲音。現在看起來,這兩條都過時了,起碼不夠用了。首先,老百姓的預期值水漲船高,你端出來牛肉面,只是一點麵湯而已。連農民工資拖欠問題都解決不了,可見那實惠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再者,實惠也是相對的,老百姓的那點實惠要跟貪官汙吏的巧取豪奪相比,還叫實惠嗎?這樣,在老百姓眼中,實惠變成施捨,而施捨又變成侮辱。實惠又有什麽用?

再看所謂“扼殺于萌芽狀態”的政策。如果萌芽少,這不失爲一種辦法。現在的情況是,遍地乾柴,火點太多,把所有的救火車都用上,二十四小時疲於奔命,也救不過來。因爲形勢變了,要想救火,就要有新辦法。比如,下一場甘露雨。

這就回到營造穩定機制的話題上來了。中國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多購置幾台新的救火車,疊床架屋搞控制,而是需要人工降雨,把眼光從地上轉到天空。孟子不是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嗎?。這個“天”就是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爲了這個“天”,政治體制必須進一步開放,首先是讓知識份子臧否時政。歷代王朝的晚期都有一個小集團把持著,最怕有真才實學的人出頭,怕他們說話,不惜殘害忠良,結果是人才不能到位,濫才到處濫竽充數。最後是農民起義,改朝換代了事。

我反對“農民起義、改朝換代”的變革方式,因爲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這是客觀事實。同在一條船上的不但有成千上萬的貪官汙吏、地痞惡霸,還有成萬上億的無辜百姓、天下蒼生。如果說翻船終究是不可避免的話,那麽我的觀點是,寧可晚一點翻船,也不要早翻船。因爲晚一點翻船,可以多一點救生的準備。其一是經濟基礎的準備,其二是教育準備或人才素質的準備。

在中國,現在談全民普選式的民主,還爲時尚早,但談進行民主轉型準備,即使快馬加鞭,還嫌太慢。這個準備最核心的無非兩條。第一條是法制建設,這一點很清楚。第二條是自由,也就是資訊自由度要不斷擴大,言論自由度要不斷擴大。這些說到底還是讀書人的自由。現在斯文掃地,讀書人又值幾個錢?不過話說回來,有了讀書人的這點自由,中國可以“處變不驚”,這就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積累的文化優勢。而沒有了這點自由,就是現在這個形勢,叫做“處驚不變”。明明快要馬失前蹄了,還在那裏悠著呐,找“落花歸去馬蹄香”的自我感覺。

在互聯網上、古狗上動手腳,不但讓天下讀書人不齒,尋常百姓也看不起。此非正道,小人所爲。雞鳴狗盜手段,從來治不了天下。做這些事的人是中國的文化宦官,一有機會就按捺不住,總想來點“焚書坑儒”。但誠如古人所言,“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曉竹:國慶感言  中國人「站起來」要分四步走
劉曉竹:總統大選與中美關係
劉曉竹:文化市場與說話市場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