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一本紀錄了家族生辰年月日的日記,意外地成為日據時代台灣文學重要的編年紀錄,也重現了一九四○年代的台灣文化情境。台灣早逝的文壇才子呂赫若過世多年,唯一保存下來的《呂赫若日記》昨天正式由國家台灣文學館出版,也讓呂赫若這顆文壇流星,重新綻放在極缺日據時代台灣文學史料的園地上,預料將為學術界開闢一條呂赫若研究的新路徑。
活躍於一九四○年代的呂赫若,是位才華耀眼的作家,跨界文學、音樂、演劇以及美術等領域,自在揮灑,他以二十二歲的年紀,就能創作出其他文學家必須歷練到三、四十歲,才能寫出的社會主義小說,而被視為文學天才。可惜時代傾軋,最後受到白色恐怖迫害,獻身殉道的悲劇命運,得年三十八。
戰後,呂赫若的生平與作品十分沉寂,個人的手稿、書籍與相關文物,也因其家人對政治肅殺的恐懼而全遭埋毀,只有一本日記因為詳實紀錄了子女的出生年月日而保留傳世。這本日記由呂赫若長子呂芳卿長期保存,直至一九九三年,鍾美芳參與《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的編寫計畫,訪問呂芳卿,才獲悉這本珍貴的史料。
這本《呂赫若日記》記載了自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四年呂赫若生活的記事和感想,全文以日文書寫。這次出版的《呂赫若日記》除了中譯本之外,也將原稿掃描複製,以幾近原書重現的方式推出手稿本。國家台灣文學館館長林瑞明表示,文學館秉持著極端慎重與敬重的心情出版這套書,希望補足呂赫若研究的空白地帶,同時也向文學界表明,國家台灣文學館對作家手稿維護與推廣的用心。
該書主編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萬益強調,與呂赫若家人台中面談,其實可以感受到白色恐怖對於呂氏家族的壓抑,呂赫若兒子呂芳雄也說,要將父親的日記作公開發表,就連部份家族成員也都反對,但是為了補白這段台灣文學歷史缺口,最後他自己將日記影印十份,送到日本及陳萬益手上,終於如願出版。
昨天到場致意的作家相當多,包括陳若曦、鄭清文、陳少廷、杜潘芳格以及巫永福等,國家台灣文學館表示,未來即將出版的還包括《龍瑛宗全集》,陸續為台灣文學留下第一手資料。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