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火圈震災頻繁 大地震可能有助減壓

標籤:

【大紀元12月28日報導】(中央社香港二十八日法新電)太平洋盆緣地帶火山遍布,地震和火山爆發有如家常便飯,因此有「太平洋火圈」之稱,二十六日印尼外海的大地震引發海嘯,在南亞造成慘重傷亡,只是這個地區最新的一起災難。

北太平洋夾處於東亞邊緣和美洲大陸西岸之間,邊緣地區很不穩定,不管是陸地或海底,地震活動幾乎是持續不斷。

這個火圈的弧形邊緣由南美的智利向北延伸至阿拉斯加,然後向西經過日本、東南亞以至太平洋的群島,近代有些最嚴重的天災就發生在這個地帶上。

例如,一八八三年印尼外海克拉卡多火山宛如核彈爆炸的大爆發,一九八0年美國的聖海倫斯火山爆發,一九0六年舊金山發生的異常大地震,和日本一九九五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這個火圈令人敬畏的力量已成為傳奇。

澳洲地球科學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學家席納迪諾夫斯基說:「這個地區是地球最活躍的地方,分分秒秒都有大量地震活動。」

這個地區的地質所以如此不穩定,原因在於脆弱的斷層帶環繞四週。

地球的地殼是由許多堅硬的板塊構成,最中心是地核,其外是熔岩構成的地幔,板塊其實是浮在熔岩上,相互連結,就像拼圖一樣。

這些板塊不斷移動,或是相互接近碰撞,或是相互遠離,這都會使它們邊緣地區所受壓力持續累積。這些邊緣地帶就是所謂斷層帶,是地表的弱點所在,地殼厚度有時薄到只有幾哩,最厚也不過二十哩。

太平洋火圈就在世界最大板塊太平洋板塊的邊緣地帶,而這塊板塊上又承載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因此,板塊邊緣的情況有如壓力鍋,地殼下的白熱熔岩不斷向上擠壓,找尋阻力最少的地方,經常會像水壺的水滾了一樣爆發,強烈釋出能量,這次地震就是個例子。

席納迪諾夫斯基認為,這次大地震可能已釋出很大的壓力,有助減輕太平洋火圈其他地方承受的壓力。

相關新聞
日傑尼斯藝人為新潟震災辦慈善棒球義賽
日本新瀉地震經濟損失
學者批中國媒體報導災難太晚太簡
日官方預估東京發生直下地震災情不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