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紋儀特稿)中國大陸明年將繼續經濟宏觀調控措施,期望抑制投資過熱並解決經濟發展中的難題。中國實施宏觀調控以來至今尚未「軟著陸」,能源緊張及電力不足短期內恐難改善,人民幣升值壓力仍在,且明年服務業將對外開放,未來中國經濟將如何發展備受關注,台商面對中國經濟變化應及早做好準備。
今年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二零零五年中國經濟方針與政策走向,會議決定明年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基本穩定,還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調整投資與消費關係。
中國從二零零三年下半年起實施宏觀調控措施,主要是為解決經濟過熱所引發的問題,經濟過熱主要表現在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產等行業過度投資及重複投資上,經濟過熱的根源來自於地方政府為政績而盲目投資,但低水準的重複建設導致資源耗損嚴重,經濟成長難以為繼。
這次宏觀調控主要措施是嚴格耕地審批制度及金融緊縮政策。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年初強調,宏觀調控「不搞一刀切」,而且要「適時、適度、有效」。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解釋為「鬆緊適度的、鬆緊結合的一次組合式的宏觀調控」。經由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運作,透過控制信貸規模及清理全國開發區,中國過熱經濟終於逐步降溫。
但是,中國經濟至今尚未「軟著陸」,經濟調控後有可能由熱轉冷,也可能出現快速的反彈回升。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汪海波指出,未來經濟走勢有三種可能:一是在一兩年內實現經濟「軟著陸」,使經濟增速回到百分之七至百分之九的合理增長區間,這種情況可能性最大;二是經濟增速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後,又出現反彈,使得「軟著陸」夭折,這種情況最需注意防止;三是如果出現調整力度過大,將導致市場疲軟和通貨緊縮,這種可能性也需要注意。
中國大陸今年電力奇缺,據統計,夏季高峰時全中國電力缺口達三千五百萬千瓦,拉閘限電省市擴大到二十四個。
中國電力供求緊張的原因在於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加快,製造、建築、採礦等第二產業中耗能產業快速增長,電力供給數量趕不上需求數量。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極高,容易受國際市場油價波動影響,卻缺乏因應高油價的防範措施。
面對能源緊縮的威脅,中國採取的措施包括調整產業結構,減少耗能產業發展,鼓勵各地發展電源項目,大興電廠,調整電力價格,增加電力分配效率以及尋找替代能源等。但未來電力短缺情況,短期內恐難以解決,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將因電價上漲導致經營成本增加,經營風險提高。 中國人民銀行於十月二十九日起升息百分之零點二七,這是一九九五年以來首次升息,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後,似乎意味著人民幣在一定時期內不太可能升值。
中國採取人民幣匯率緊盯美元的做法,引起美國不滿,近年來美國國會和製造業者紛紛指責中國人為操縱人民幣匯率進行不公平貿易,造成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增加及美國失業人口居高不下。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教授李志寧分析,中國對人民幣升值問題並無急迫性,況且人民幣並非造成中美貿易逆差的唯一因素。對中國而言,人民幣升值問題不全然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人民幣緊盯美國對引進外資有極大幫助,因此短期內中國不太可能讓人民幣升值。
不過,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童振源認為,基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國際熱錢將持續湧入中國,不斷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直到人民幣充分升值為止,這是國際金融市場的巨大力量。
中國總理溫家寶宣稱不會迫於外界壓力而允許人民幣升值,而是要考慮宏觀經濟形勢變化以及銀行體系狀況,大陸不少學者也反對人民幣升值,認為升值弊多於利,對中國和全球都不利。因此,隨著大批國際熱錢湧入中國以及國際壓力等力量的拉扯,明年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尚不明朗。
從明年一月一日起中國進入加入世貿組織的後過渡期,主要產業將全面開放,包括服務貿易的通訊服務、建築工程、金融服務以及旅遊等領域對外資開放,貨物貿易領域合資企業將獲得外貿經營權,非中國國營貿易公司將在原油、成品油進口中獲得更大比例等。
北京的經濟專家表示,這代表中國將加速融入世界貿易體系,但農業、金融、保險、分銷以及汽車可能受到嚴重衝擊,因此應制定與完善因應策略,趨利避害。而中國市場開放對台商而言商機無窮,但與外資的競爭也更激烈,必須及早因應。
此外,自一九九五年世貿組織成立以來,已提出將近兩千五百件反傾銷案件,其中中國涉及三百五十件之多,連續九年排名全球反傾銷被訴國榜首,影響中國產業及外貿發展。台商赴中國投資恐難免受到影響,相關廠商應多了解世貿組織的貿易救濟規範,避免受波及。
綜觀中國經濟走勢,明年中國對內仍將執行宏觀調控的適度緊縮措施,避免經濟過熱,對外提高開放水準,增強國際競爭力,不過關鍵還在於中國能否解決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以及日益嚴重的失業、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維持社會穩定,才能跨越入世過渡期,因應越來越多的反傾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