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科技新聞綜述(3)﹕ 考古與生態

縮微世界“哈比人” 物種凋落人類唇亡齒寒

標籤:

【大紀元12月25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今年考古界的最大發現可以說是印尼的“矮人人種”的化石的發現﹐有些科學家將“它們”比作電影“魔戒”中的“哈比人”。在科學雜誌推出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哈比人”排名第二﹐僅次于確認在火星曾經有水的發現。

*縮微世界“哈比人”

–“矮人人種”

据《自然》雜志2004年10月27日報導,考古學家最近在印尼發現了身高只有約一米的小型人种。這种小型人种的腦子只有正常人腦子的三分之一大小。科學家們認為至少在一万八千年前,他們還在該地區存在。

報導中說,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的考古學家 Peter Brown是這項課題的負責人。他表示,當看到這些考古樣品時,他大吃一惊。從科學家們的分析結果來看,這些人种至少已有七、八万年的歷史。

《科學美國人》雜志認為這是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的最大發現。該雜志及《自然》雜志网站中進一步介紹說,不僅人類有大小不同類型,考古學家也發現了小的大象骨,及巨型牛類等動物。

更令人惊奇的是,這些小型人种也有他們的小型工具。刊登在同一期《自然》雜志上的另外一篇研究報告中描述了一些小工具,其精巧程度与正常人种發明的工具不相上下。而且這些小工具在小型象骨中也被發現。這說明這些小型人种用其小工具來捕獵小型大象。

《自然》雜志网站上撰文說,小型人种的發現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在馬來傳說中有關小人的說法。科學家們一直沒有把它當回事。而据BBC网站2004年9月8日報導,在印尼發現的一些足跡和頭發經嚴格鑒定不屬于任何已知生物,有可能就是小型人种留下的。在馬可楫i羅1292年的亞洲游記中,也曾經記載了小人的存在而。而據BBC的報導﹐在印尼﹐甚至在100年前還有人見過小型人的存在。

–縮微世界

去年有線電視“發現”(discovery)頻道曾經有一個電腦動畫製作的恐龍片﹐其中一集講的是一次火山暴發摧毀了一個較大的島嶼﹐島上的恐龍和其他動物大都死了。一只小型食肉恐龍幸存下來﹐流落到另外一個較小的島上﹐發現那裡的恐龍和其他動物長的與自己曾經生活的島上的動物一模一樣﹐只是都是小號的–它發現自己到了一個縮微世界裡﹕當初殘暴的大型恐龍如今變的同自己差不多大。經過勇敢戰鬥﹐曾經倍受欺負的它如今成了霸王。

這不僅是故事﹐而是有事實基礎的。科學家們在許多不同的地方發現了同時期的遠古動物﹐它們之間唯一的差別就是個頭。有時在一個地方發現的恐龍種類在另外的地方也都有﹐只是尺寸差了3﹑4倍。這令科學家們猜想“縮微世界”存在的可能。

對于印尼的“矮人”﹐有科學家猜想可能是一些島嶼由于自然條件和資源的限制﹐造成同類型的生物在那裡形體都較小。但是這似乎也不是最後的解釋﹐因為也有很多反例。

如果真的有縮微世界﹐不知“哈比人”和它們的小象是不是我們的縮微版﹔不過﹐每准我們也曾經是大型物種世界的縮微版噢﹖

*物種凋落人類唇亡齒寒

科學雜誌評選的十大科技新聞中排行第七的可是個壞消息。研究顯示,地球許多物种正在快速減少,尤其以兩棲類受創最重,在五千七百种已知的兩棲類物种中,約三十%面臨絕种威脅。

–半世紀后百万個物种從地球消失

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CUN)11月17日發表的「2004年全球物种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有超過15000种地球物种面臨滅絕的危机,而且滅絕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

據2004年1月8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報導,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地球上六個地區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將導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陸地動植物在未來50年內滅絕,也就是說,在半個世紀后100多万個物种將從地球上消失。

全球气溫升高迫使大部分陸地物种向兩極和高山地區遷徙,但許多動植物無法實現這點。据保守估計,這六個地區的物种到2050年將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將因為气溫升高,無法尋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滅絕。象哥斯達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歐洲的灰喜鵲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將從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將越來越少。

在澳大利亞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永遠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護區內,受保護的60%的生物物种有滅絕的危險。在占巴西總面積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熱帶草原地區,163种樹木中將有70%以上的樹种滅絕。其中很多植物是該地區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學家們預計,在該地1700到2100個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將在未來50年內消失。

歐洲是自然環境受全球气候變化影響最小的地區。該地區的動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大地區的動植物。但即便如此,在气候變暖的影響下,歐洲地區四分之一的鳥類和11%到17%的植物也將在未來逐漸滅絕。生活在英國蘇格蘭地區的特有鳥類紅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環境的變遷,在未來將很難存活下去。特別是當气候變暖時,其它天敵鳥類的遷入將更加危及到這种稀有鳥類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乾旱地區的動植物受气候變暖影響最大。一旦气候有一絲的變化,這些動植物就需要遷移至很遠的地區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環境。在該地區接受研究的1870种動植物种,三分之一將在未來出現生存危机。在許多庭院花卉的家鄉—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將要滅絕,包括該國著名的山龍眼類花卉。

–第六次滅絕誰是罪魁﹖

物种大滅絕現象在地球上已經發生過5次。地球第一次物种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有85%的物种滅絕。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后期,發生了第二次物种大滅絕,海洋生物遭到重創。這兩次的物种大滅絕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地球气候變冷和海洋的退卻。

第三次物种大滅絕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是地球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估計地球上有95%的海洋物种和几乎70%的陸地物种滅絕了。發生災難的主要原因是地殼的頻繁活動和聯合古陸形成而引起的。第四次發生在約2億万年前的三疊紀晚期,80%的爬行動物滅絕了。

第五次物种大滅絕發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堊紀,也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科學家們傾向于認為,當時地球同一顆很大的火流星發生了碰撞。而在此之前地球上的動物种類已經相當丰富,僅恐龍就有近500种。災害發生過后陸地上僅剩下12%的物种存活下來。

科學家警告,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据不少專家的意見,有大批生物物种正處在滅絕過程中,其規模完全可以等同史前划等號。照目前每天有40种動物告絕的平均速度計,只需1万6千年,現代生物區系的90%便會從地球上消失,完全同二迭紀大災難所毀滅的物种相當。即將到來的第六次大劫難稱為更新世大災難。

科學家們堅信,在第六次生物物种滅絕過程中,人類將起到關鍵作用。任何一個生態系統的正常狀態是它本身能自我調節。但一旦人類介入,這种自然調節便會結束,從而進入危机狀態。(//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觸摸」太陽創造歷史 帕克探測器報平安
馬斯克:如同職業球隊 硅谷需要傑出外國人才
NASA天文學家用新技術發現黑洞「側躺」
【2024年終特輯】芯片戰涉深水區 華為遭重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