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4日訊】貴報於第一百九十五期六版刊登之「中國的美女經濟夢碎」一文,頗發人省思。拜林志玲急速竄紅的「名模效應」之賜,近期媒體上經常可見「名模選拔」、「美少女甄選」、「XX小姐」…等活動頻頻舉辦,各種美麗賽事蔚然成風,洋洋灑灑、名目奇多,美麗賽事究竟有何種魔力讓各界樂此不疲?
對電視臺而言,轉播選拔賽可以提高收視率,獲取廣告收益(報載,近幾年在海南三亞舉辦的世界小姐大賽,吸引廿億左右的觀眾收看);對商家來說,請美女替產品代言,可以提高受關注的程度及購買率;對選拔賽的贊助商而言,美女帶來的廣告效應不凡;對參賽者而言,獲選的美女立刻附加許多無形的價值,其美麗成了一種巨大的「姿」本,擁有此無形資產的美女像得到一張合格證書,從此以後能做廣告、能進軍演藝圈,還能跨足許多其他美女無法企及的領域。擁有美貌的人在社會佔盡便宜,到處受歡迎,物質與精神收穫俱豐,這種名利雙收是不美麗的人無法享有的待遇。《美麗臉蛋長大米》一書的作者、中國天九傳媒董事長盧俊卿受訪時表示,「美女經濟」為參與其中的女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和女性實現個人價值的新天地。
然而,這種利用女性的容貌、身體以及性徵來刺激消費,追求經濟利益的「美女經濟」,看似皆大歡喜、創造多贏局面;實則把女性當作花瓶,將女性物化、商品化、工具化,貶低了女性的獨立人格和社會價值,對女性發展極其不利。藉美女助陣,刺激消費,賣點從表面的新鮮誘人,演變成低俗的胴體展示(例如,在傢俱展的名床上搔首弄姿、在SPA展場輕解羅裳),這種現象有人美其名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實則過分強調女性的「觀賞價值」,將女性放在一個被觀看、被評價的位置,貶損女性地位。
「美女經濟」的氾濫和低俗化,不僅損害了女性的人格尊嚴,更使得一些女性步入追求外貌、忽略內在美的歧途。受到這種現象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少女性的價值觀產生變化;少數幾個依靠美貌迅速成名的例子,使一些年輕女性傾向注重自己的外貌,從而偏離了依靠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取得成功的正常途徑。這般迷思,使越來越多女性對「醜陋-整容-美麗-成功」的方程式深信不疑;美麗不再著重「天生」,而是一項「工作」,它所要求一個人消耗的心思和費用,甚至可能不比一個工作為少。然而,現實生活中因追求美貌進行整形,卻得承擔手術失敗而抱憾終生,甚至失去寶貴生命的事情並非鮮聞。
況且,「美女經濟」不僅衝擊著成人世界,也在深受媒體影響的青年學子身上發揮作用。少數俊男美女透過選美脫穎而出、一舉成名,給下一代一個明顯的誤導,以為人生有捷徑可走,美貌意味著一切,這種被「美女經濟」嚴重扭曲的教育觀,對未成年人會起什麼樣不良的示範?是助長「為追求美麗可以不惜任何代價」的念頭?還是盲目跟從時尚、更為拜金?
然而美女是什麼?
美女不是什麼東西,美女是人!「美女經濟」淪為公眾面前展露的低俗文化的同時,除了悄悄的玷污著青春的美麗,那極度的銅銹,也將「美」的原貌層層掩蓋,並在空氣中散發著社會水準貶值的銅臭味。把美女當成「物」並附上掩人耳目的標籤——經濟,則是當前對於社會責任的漠視。內衣秀、人體彩繪、超級名模成為促銷的幌子,以美女的身體作為賣點,被吸引而來的民眾,也許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能只是被模特兒的窈窕身材給迷住了,對買氣可有加分作用?從展場民眾、電子媒體爭相搶拍賽車皇后、代言女優的現象,可以發現美女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尚未可知,而對社會價值觀卻已見傷害。
美的事物也許人人歡迎,但更希望商家在採取「美女牌」這種特殊銷售手法時,除了考慮經濟效益,也要顧及社會效益和公眾承受力,而不僅僅是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腎上腺素。
政府也應責成相關部會研擬法令與制度(例如,規定美容業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非醫學需要的整容、對於廠商以展示胴體的方式促銷作出場合限制…等),使企業知曉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此舉重點並非「限制」,而是在避免公眾的性別平等價值觀與審美觀被扭曲,且讓社會化中的青少年接收到正確資訊。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