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二十二日專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的財經版頭條報導,由於中國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且生產逐漸攀升,迫使新加坡企業重新審視自身優勢和不足,加上鄰國及東南亞市場政治與經濟環境改善,因此讓愈來愈多企業紛紛重回區域市場。
報導說,隨著東協自由貿易區探討調整產地規則的「當地含量(local content)」計算方式,有望在明年落實調整,從而讓東協擁有超過一個製造基地的企業,更容易享受優惠進口稅率等政策,新加坡企業正和區域鄰國向整合的方向靠攏,以各展所長,緩和大量外資流向中國對區域的影響。
上市公司適新企業(Seksun)集團主席王金發指出,馬來西亞的經商環境正在顯著改善,中國和馬國的成本有愈來愈接近的趨勢,在馬來西亞的普通工人大約月薪一百六十七新元(新台幣三千三百四十元),而中國的工人薪資普遍在一百五十新元(新台幣三千元)到一百八十新元(新台幣三千六百元)之間。
王金發認為,中國市場大、機會多但競爭也激烈,近來製造商最頭痛的問題是中國的原料價格上漲和短缺,及夏天電力短缺等問題。
但是,王金發說,馬國的整體經商環境和經濟狀況卻在改善中,也讓企業更有信心在明年擴展馬國業務。
食品及飲料生產商超級咖啡(Super Coffeemix)也正在拓展馬國的生產基地,準備未跨國公司寶潔代工生產洋芋片。集團主席張騏牧也說,東南亞市場有很多機會,而且是星國企業熟悉的地區,不應該放棄已經在當地建立的優勢和人脈。
汽車皮套皮椅生產供應商聚速(Jackspeed)主席廖偉倫也指出,馬國和印尼都非常具有潛力,東南亞市場已逐漸擺脫區域危機帶來的沈重影響,幣值回穩和經濟成長帶動消費,預期聚速明年在馬國的業務比重也將從目前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三十。
輪圈生產商友發國際(YHI)也因為在中國生產的產品,進入東協市場將面臨課稅問題,因而改到馬國投資設廠。
另外,在越南、柬埔寨、汶萊也成為新加坡服裝製造商投資的焦點。
星國企業界目前已經逐漸從中國返回東南亞,形成一股「東南亞投資回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