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1日訊】變動的年代,「預言災難」特別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言論也能滿足知識分子的自我期許。近幾年我國出生人數下降所引發的種種說法,正是個有趣的例子。
有雜誌說,二○五○年出生人數將只有6萬人,卻忘了告訴讀者這是政府18萬、10萬和6萬的推估數字中最低的一個,當然也忘了告訴讀者政府針對二○○四至二○五一年的推估數字,如果對照實際的出生數,第一年二○○四年可能就錯了。
也有政府官員警告社會大眾,國人再不增加生育數目,恐有「亡國滅種」之虞。但是,卻沒有告訴國人,過去平均生育數較多的年代,還是有人只生一個小孩,這些家庭是否滅種了呢?!更何況,物種的滅絕史中,似乎也沒有哪種生物是因為自己選擇不生育而絕種的吧。
更有其他的學者專家,以去年「總生育率」已經降為1.2人為例,告訴人們一個婦女一生將只生1.2人,卻忘了告訴大家在一個儲蓄管道多元,「養兒防老」的動機幾乎不存在的社會中,生育數較少的人,晚年會面臨什麼悲慘的問題?
更有趣的是,「總生育率1.2人」真的表示「婦女」一生將只生1.2人嗎?這個「婦女」指的是哪一個婦女或是哪一個出生世代的婦女,其實也沒說清楚。否則,如果我們只看有配偶的婦女,其總生育率其實是在不斷增加的。一九八六年有偶婦女的生育率是6人,二○○三年已經增加到達到8.9人。如果我們以為「總生育率1.2人」表示婦女一生只生1.2人,那麼我們是否也要認為「有偶婦女生育率8.9人」表示有配偶的婦女一生會生8.9人,這顯然與事實相差很遠。
換言之,當我們使用某些指標去衡量世界的時候,首先必須弄清楚的是這個指標到底在衡量什麼?「總生育率」只是將今年「各年齡層所有婦女」的生育機率,加總之後的一個數字而已。在一個長期穩定的人口中,如果各世代婦女的生命軌跡包括結婚時點,生育數目和生育時點都完全相同,那麼「總生育率」應該能描述婦女的生育情況。但是,近年來由於就學就業機會的快速增加,台灣婦女的婚育狀況其實處於相當動態變化的階段,貿然用「總生育率」這個數字去訴說災難,其實是有問題的。
事實上,如果我們追溯不同世代婦女的完整生育數,婦女的生育總數確實逐漸遞減。但是,即使到了一九六三至六七年出生的世代,40歲以前的生育總數仍有2人。至於一九六八年以後的出生世代,雖然我們還無法觀察到他們完整的生育史,但即使是受到教育機會擴張影響,就學機會大增的一九六八至七二年出生世代,其中15~34歲之間的生育數也有1.634人。可以預期到了此一世代40歲的時候,生育總數應該會少於2人,但是仍然比以「總生育率1.2人」所描繪的生育數高出許多。
所以,雖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是在憂慮之前,我們還是應該先問清楚被預言的災難憂慮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憂慮。──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