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飢渴 東亞地緣政治更趨緊張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2月10日訊】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爭奪,正成為東亞地緣政治的神經中樞,驅動著相關各國相互間複雜的戰略行動。在此一趨勢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國的能源飢渴所引發的地緣政治與戰略效應。  

在十一月廿至廿一日參加於智利聖地牙哥召開的亞太經合會非正式高峰會之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繼續留在中南美洲進行國務訪問,最重要的任務是促進中南美洲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包括能源合作。此一行動再次凸顯中國的能源飢渴問題。  

能源問題更日益主導著中國的外交。例如,中國對蘇丹的政策(保護蘇丹免於聯合國的制裁),主要考量就是石油政治:蘇丹目前提供中國所需石油的七%。再者,在對台政策、對日本的東海海域主權紛爭,以及南中國海主權紛爭中,共同的因素也是北京的石油戰略考量:包括一些海域海底可能蘊藏著豐富能源資源,以及保護中國不可或缺的能源交通線等戰略考量。  

十一月十一日發生在東中國海的中國潛艇侵入日本海域事件,即是此一動向的表徵。該事件是歷史上中國的潛艇首度進入第二島鏈的事件,同時也是日本首度動用海上自衛隊船艦追蹤中國船艦的事件。這個事件尖銳地表現出目前日本與中國雙邊關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並提醒日方有關中國對釣魚臺(尖閣)列島的主權主張。事實上,除了歷史問題、台灣、東中國海海域與島嶼主權等問題外,中國與日本關係緊張的新因素之一,是兩國對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能源資源爭奪戰(明年一月俄羅斯總統普丁預定訪問東京,將商談兩國能源合作事宜),顯示出日中兩國紛爭的背後,存在著複雜的石油地緣政治因素。  

對美國而言,中國與日本日益升高的緊張關係,是一把雙面刃。此一緊張關係有助於強化與鞏固日本國內對美日軍事同盟的支持,而美日同盟的演進,並非只是飛彈防禦體系的合作而已。再者,日中關係的緊張,也將使喧騰一時的「東協加三」構想喪失動力,而華府將很樂意看到此一發展。  

但是,美國並不希望看到日中緊張關係失控。對華府而言,中國所宣稱的經濟海域(EEZ)與澳洲所宣稱的原則相當:大陸棚邊緣而非大陸棚中點,但澳洲是個典型的島嶼國家而中國不是,且澳洲的宣稱獲得聯合國的背書而中國沒有。在這種狀況下,中國的經濟海域主張勢必使日本反彈,而美國不願意介入此一糾紛之中,尤其是當這個糾紛涉及到西太平洋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小島主權之際,而美國對這些小島的立場頗為複雜,如對釣魚臺(尖閣)列島的立場即是如此。這主要是因為歷史因素:美國並未承認日本對釣魚臺列島的主權,但確實說過這些島嶼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的轄區之內(條約第五條)。今年春天釣魚臺主權爭議再起時,美國政府曾經再一次宣示此一立場。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成長,中國對石油與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需求將更為迫切,因而石油.天然氣地緣政治因素對中國外交的影響將更為重要,並因此將引起一系列的地緣政治緊張。此一石油政治因素,將成為東亞地緣政治緊張的長期趨勢。

──轉自《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 161期(//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孫儷自曝13歲兒子用身體幫她擋車 網友大讚
中共副部級官員馬豐勝被查 落馬前強調「黨性」
中國富豪被炸傷登熱搜榜 周富裕開直播回應
租金從30萬降至1萬 武漢萬商廣場少有人問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