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潘玫均/採訪報導)布幕打開,舞台上的演員閃動著自信的肢體語言。仔細一看!這些演員都是上了年紀的爸爸、媽媽,但他們的演出可一點也不輸年輕人!
這些戲稱自己是舞台上「最資淺的老演員」,最初之所以踏入劇團,有人是一開始抱著對演戲的高度興趣,或是為了圓一個年輕時候的夢想,也有人因為孩子為他們報名身體開發課程,接受長時間的培訓之後,才逐漸踏入演出工作,所以,他們的演出一點都不馬虎,即使對他們而言興趣勝於一切,但要成為專業演出者付出的努力一點也不會少。
一手創立歡喜扮戲團的彭雅玲說,在她十多年來對這些媽媽的觀察,發現有很多班底真是「越老越精采」,這些班底從各個地方固定到劇團上課,除了訓練自己的肢體動作,也和團員分享個人的生命經驗,「女人的角色經常是個敘述者,但她們卻很少與人分享或傾聽,但是透過戲團裡的分享課程,每段真實的生命經驗娓娓道來,交織或激盪出的火花,讓她們的臉上散發出燦爛的笑容。」
除了平時的培訓,每年也固定安排演出,排練的時候大家都要住在劇團裡,這也是媽媽覺得新奇有趣的社團新體驗。彭雅玲說,和一般劇團比起來,這些媽媽的體力不若年輕人,但是他們的閱歷卻很豐富,散發溫潤光采的生命力,「不用撰寫其他的劇碼,光是聽他們敘述個人生命經驗,每個故事都可以搬上舞台,成為感動人心的戲碼。」也因此,彭雅玲集結團員的故事成為台灣生命告白系列,用真實的情節貼近每個觀眾的心情。
這些原本應該退居生命舞台背後的長輩,卻在舞台上重新起創造另一段精采的戲碼。彭雅玲說,有時候看看這些團員,「真覺得他們越活越精采活潑了!」十年前,有人因為身體的小病痛,希望藉由身體開發的課程鍛鍊自己,後來參加了演出,為了上舞台的充沛體力,身體也跟著一起鍛練,精神上有新的寄託,整個人看起來更容光煥發,「他們從舞台演出找到支持生命的能量。」還有人被相中拍廣告、走秀,成為炙手可熱的媽媽明星,也讓他們的退休生活變得更與眾不同,「這些都是意外的收穫。」彭雅玲說。
不只有在國內演出,團員們也經常能與國外老人劇團交流,了解世界各地對退休者精神及生活的重視,彭雅玲觀察,「目前不見其他亞洲地區成立專業老人劇團,這可能是一種文化指標,越是有錢有閒的社會,越是注重退休生活。」這一點,可能也是高齡化國家未來的目標。
‧目前國內有不少社區大學開設戲劇訓練班,由有經驗的劇場老師或演員教授課程,採取學分費制,每堂課三學分,每週固定上課。
至於專業老人劇團,北部有歡喜扮戲團,南部有魅登峰劇團,團員的平均年齡在55歲上下,有年輕一點的媽媽,也有七、八十歲的阿嬤級團員,雖然不收費,卻必須經過一定培訓課程才有機會粉墨登場。
‧舞台表演需要耗費很多的體力,想扮戲的媽媽們可得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不必壯得像牛,但也要笑聲如洪鐘喔!
‧劇團是團體生活,不論你從事的什麼工作,在劇團裡一視同仁,最好要能放下身段、放下外在的自己,回歸內在真實的自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