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特譯
在中國宣布升息後,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請放手」(Please release me )為題,強調目前已是中國解除匯率管制的時機,不過,在改善銀行體系壞帳問題前,中國不太可能會讓人民幣自由浮動,否則,對國營銀行不信任的中國民眾,可能會將大量的存款轉換成美元,導致銀行體系崩潰,因此,中國可能先改採人民幣盯住一籃子貨幣的政策。
「經濟學人」表示,中國升息一事可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這顯示中國當局開始傾向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政策;其次,較高的利率有助於讓中國過熱的經濟降溫。雖然這次中國升息的幅度不大,但如果未來中國能再進一步升息,將使其經濟降溫更為明顯。
過去1年來,中國當局試圖讓經濟降溫的手法,是以行政手段控制信貸的量,而非價格,雖然銀行貸放速度因此減緩,但投資金額成長仍然過快;中國真正的問題不是經濟過熱及通貨膨脹,而是長期抑制利率而使得市場機制扭曲,因為抑制利率而導致資金分配不均,某些部門過度投資,某些部門則缺乏資金。
「經濟學人」認為,在資金分配的過程中,利率應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是,扣除通膨因素後,目前中國的實質貸款利率接近於零,對於一個成長率超過9%的經濟體而言,這樣的利率水準實在太低了;企業當然樂於接受實際上是負利的資金,但這不僅是鼓勵過度投資,也讓資產泡沫更加膨脹。因此,中國人民銀行才透過升息警告投機客:「未來可能會再進一步升息。」
不過,「經濟學人」指出,在中國,利率是一個相當「鈍」的武器,中國地方政府及國營企業的投資,受資金成本的影響相當小,這些地方政府或國營企業並不在乎利潤,因此,未來官方的投資浪費可能會持續,升息政策主要是衝擊到私人企業,而這些私人企業早就因為中國當局直接控制銀行貸款而嚴重缺乏資金。
此外,中國更嚴重的貨幣管制政策是「人民幣盯住美元政策」,一個國家不能夠同時成功地固定利率及匯率,尤其是當這個經濟體已經變成更開放之時;龐大的資金流入中國,迫使中國人民銀行必須購買大量的美元準備金,加上要供應投機客的人民幣需求,因此導致中國的貨幣供給額過度成長。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政府也同意,在中期內應放手讓人民幣自由浮動,不過,在改善銀行體系壞帳問題之前,中國不太可能會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如果現在就讓中國民眾享有匯兌自由,了解國營銀行問題的中國家庭,會將他們的存款提出並轉換成美元,這可能會導致中國銀行體系崩潰。雖然如此,中國仍可能採取更彈性的匯率政策,即改採人民幣盯住一籃子貨幣的方式。
至於短期內,「經濟學人」認為,各界關心的是中國超級快速成長的經濟能否軟著陸?進一步的升息確實有助於中國經濟降溫,達到軟著陸的目標,但是,像中國這種金融系統發展不完全的新興經濟體,卻經常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