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北埔報導〕新竹縣北埔鄉鄉民陳阿龍,種有一盆台灣原生種的古早稻﹔他說,他祖父留下來的這個稻種雖然不好吃,但卻有紀念價值,因為這種碾米機碾不開穀殼的稻種,現在已相當罕見。
陳阿龍說,這些台灣原生稻是他祖父早年耕種的品種,他小時候也下田幫忙過,雖然他家位於北埔鄉外坪村山上的兩分田地已經無人耕種,但他為了紀念早年和家人一起從事農耕的生活,所以特別把所剩無幾的原生古早稻移植到花盆裡,搬回觀音仙水道場照顧。
陳阿龍指出,曾有農業專家到觀音仙水看過這盆古早稻,確認它是台灣原住民早年種植的野生稻,稻穀外型較長屬秈稻的一種,專家還強調,因為它抗病蟲害力強的特性,所以在地球上已繁衍超過一億年之久。
父親是賽夏族、母親是客家人的陳阿龍說,在日治時代前就住在北埔外坪村的賽夏族先人,種的就是這種不用很辛苦照顧就可以結一大把稻穗的旱稻,雖然後來日本人引進粳稻改良台灣稻的品種,但原住民,還是習慣食用這種秈稻。
他強調,他就是吃這種台灣米長大的,但這種原生稻的穀殼極硬,一般的碾米機根本碾不開,必須用手工搥打才能讓外殼破裂,煮熟後吃起來像是口感硬的糙米,但香氣比粳稻濃郁多了。
陳阿龍指出,一直到台灣光復後,原住民下山工作或改種其他高經濟價值作物,而他認為,台灣原生稻的生命力很強,不需特別照顧就可以長得很好,而且只要母株在,就能不斷的結出稻穗,這種精神和台灣人民勤打拚、生產力強的精神幾乎是一模一樣。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