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成語故事:雞鳴而起

一鬥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孟子說:“雞一叫便起床,孜孜不倦行善的人,是舜一類的人;雞一叫便起床,孜孜不倦求利的人,是跖(人名,春秋時的大盜)一類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有甚麼區別嗎?──沒有別的,只是利和善的不同罷了。”

“雞鳴而起”雞一叫就起床,形容非常勤奮。

(出自《孟子﹒盡心上》)
【正見網】(//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松柏之志」謂堅貞不移的志節。
  • “強作解人”現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
  • 「忠心赤膽」 形容十分忠誠。
  • 讀了陳奎德先生的《“葉公好龍”與“胡公好憲”》,心中有些感觸,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些不太遙遠、至今仍和我們分不開的歷史。20世紀40年代,當毛澤東領導的革命黨還處於弱勢時,曾通過重慶《新華日報》、延安《解放日報》還有其他的載體不斷地發出民主、自由的呼號,1945年9月,毛澤東初到重慶,即在回答路透社記者的書面提問時明確提出,他們的目標是“自由民主的新中國”--“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多麼美麗動人的口號,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知識分子不明就裡,紛紛倒向了這個會填詞、打仗的一世之雄。數十年後,在經過了無數的浩劫之後,當人們驀然回首,當年的空頭支票不僅一點也沒有兌現,而且正好走了一條相反的道路。一本叫《歷史的先聲》的書僅僅因為收集了這些當年的承諾,就遭到封禁的下場。旗號終究只是旗號,或許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葉公好龍”這個成語,可歷史的真相卻不是毛澤東的“葉公好龍”,而是他本無誠意。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只是往往被人們忽略了而已。
  • 杜荀鶴是唐朝末年池州(今安徽石台縣)人,出身貧寒,刻苦好學。
  • “刮骨去毒”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子華出使齊國,冉有為子華的母親向孔子請求糧食。孔子說:“給他母親一釜(六鬥四升)米吧。” 冉子嫌少,請求再加一些。孔子說:“再給一庾(十六鬥)米吧。” 冉子還是嫌少,就自己拿出五秉(一秉是二十四鬥)米送給了子華的母親。
  • 陳亢回去高興的說:“我今天問了一件事,卻得到三方面的收穫:知道了詩的作用,知道了禮的作用,也知道君子並不偏愛自己的兒子。”
  • “化干戈為玉帛”比喻變戰爭為和平或變爭鬥為友好。
  • 「果不其然」指事物的發展變化跟預料的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