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鴻明:我沒新聞點可炒 曾用假名在餐廳唱歌

人氣 22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訊】(據中華网11月29日報道)游鴻明剛剛推出了新專輯《戀人的直覺》,他的歌亦如從前,令人心靈放松、宁靜、淡泊、悠遠,出道這么久,這個歌手沒有任何緋聞為自己推波助瀾,然而他的唱片在台灣一直處于銷量榜的前几名,最近這張新專輯一經推出就有很好成績,主打歌《第一千個晝夜》在音樂之聲上榜第一周就進入前十名,專輯在CDHOME上的銷售排名目前為第8,在卓越网上也一度進入前5名。
  
  周游世界過了頭
  
  游鴻明的歌一直是描寫野外的比較多,要么下沙,要么下雪,要么跟著候鳥滿天飛,可是上張《台北寂寞部屋》卻變得都市化。不過很快他還是重新回到戶外,并且開始周游世界,尋找靈感。游鴻明表示,這張專輯自從去年秋天就開始籌備,本來要在今年年初推出,但是由于自己周游世界游過了頭,結果一直耽誤到現在: “也許是跟我的名字有關吧,所以我喜歡旅游。”

  之前游鴻明的情歌中已經有了代表春天的《戀上一個人》,代表酷暑的《下沙》,代表冬天的《五月的雪》,這次的專輯則是“秋季戀歌”。游鴻明說,這個秋季戀歌是在加拿大旅游時受到楓葉的啟發,而得來的靈感。之后,他又來到內地游覽,去過杭州、西安、北京的故宮、長城等很多旅游景點,得到不少靈感。“在內地的游覽給自己帶來更多靈感,早在當年寫《下沙》時,就是從內地的沙塵暴中得到的啟發。”

  當然,离家太久与太太聚少离多是不太好的,游鴻明認為,維系感情在于兩個人的默契,當然,也在于偶爾一個溫馨的長途電話,傾訴离別之苦思念之情。  

  找到古詩詞的感覺
  
  游鴻明說他很喜歡長城,喜歡寒山寺等地方,他喜歡看到夕陽照在城牆上的感覺。專輯中的《嘆息橋》就是這樣寫成的,很有古詩詞的風韻。游鴻明說:“我沒有能力寫出那樣的詩詞,只能用音樂表達我的感受。”
  
  其實游鴻明的歌曲中原本就有一种宁靜悠遠的文學气質,這也是在這個年代里比較稀有的一种音樂,因而被認為可以修身養性。對此,游鴻明表示,他和几個合作人,比如填詞人林利南、制作人PeterWong,都比較默契,覺得他特別适合那樣的風格,用比較文學的角度去寫情歌。他感覺,對有些歌曲內地的接受度比較高,因為地大視野比較寬,文化背景深,可以看到文字的美感。
  
  難寫就是我的個人特色
  
  現在做訪問,總希望爆料出藝人的什么奇聞軼事來,記者半開玩笑地向他抱怨:“知不知道你是一個很難寫的歌手?”他卻反而微笑承認。記者道:“難道你不知道現在娛樂圈和媒體的風气?”“要咸濕辣嘛。”好一個游鴻明,既然什 c都明白,為什么還不貢獻點新聞出來?“這就是我的個人特色,我自己也覺得自己很難寫,因為沒有什么點。人家要那樣寫,可能我自己又不高興。”

  游鴻明也表示,“其實我就這么平平淡淡的細水長流也無所謂,因為我不求一時燃燒、一瞬間火熱,我在台灣的唱片成績一直都很穩定,從來沒有特別糟糕過。就像你的認知一樣,我是一個很難寫的歌手,我沒有什么新聞點可以炒,唱片公司、經紀公司也好,讓他們來炒作都沒有那么容易,因此我會被忽略。可我的唱片銷量很奇怪,莫名其妙就賣20万張,讓人都覺得不可能。”游鴻明是這樣踏踏實實地,花一年時間慢慢磨出一張專輯。“只要我的專輯有誠意很好听,歌迷就會買唱片,所以消息被忽略,成績還會浮現出來。”
  
  曾用“游槐學”在餐廳唱歌
  
  游鴻明出道前曾在民歌餐廳唱歌,回憶當時的生活,他覺得那是一段恬淡的時光。不過最搞笑的是,當時游鴻明的正職是傳播公司企划人員,為了不讓公司發現他晚上當歌手,只好隱姓埋名。“我對老板說,我不能用我的本名,因為公司不准。他說你要用什么名字,我說你幫我起一個名字。第二天我看見排班表上寫著我的名字:‘游槐學’。我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拗口,但還是接受了。”
  
  后來游鴻明得到出唱片的机會,竟然有點排斥,他覺得自己唱得也不是最好听,而且當時還沒發現自己有創作才華,有什么理由出唱片呢?朋友勸說:“唱了這么久,就算是給自己留一個記錄吧。”他想想也有道理,于是抱著無心插柳的心態去做了,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首次創作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這首很受歡迎的歌,使游鴻明建立了信心,后來他的專輯都是自己創作的。
  
  談及當年的伯樂,游鴻明印象最深的是林秋离、熊美玲夫婦。“我是特別容易忘詞的人。因為在餐廳唱歌習慣了把歌詞擺在面前。林秋离讓我一定要進入歌詞的意境里面,他不准我看歌詞,我記得,那時候有一首主打歌的歌詞有二三百字,我花了很多精力背歌詞。這樣也培養我以后容易進入歌詞的意境。”
  
  (北京娛樂信報 作者:唐崢)(//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游鴻明「虎」口餘生 「蜂」迴路轉
災難歌手游鴻明捶心「肝」
《戀人的直覺》延續悲情風格 游鴻明今日出新碟
2024工作多於生活 柯震東許願2025「想放個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