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憂鬱會導致心肌梗塞﹖即將在「第三屆國際心臟血管病大會」發表的一項美日合作研究結果顯示,憂鬱沮喪的心情可能也是促使心血管病患發作的隱形殺手。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適當調整飲食、運動以及生活作息外,也要常保愉快的心情。
第三屆國際心臟血管病大會從昨日起在台灣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一連舉行三天,全球各地近兩百位心血管專家受邀來台,發表一百七十場以上專題演講。其中,由日本東京女子大學OSTUKAK等人與美國合作的研究,追蹤兩百多名社區樣本,分析個案心理狀態,並同步監測其二十四小時的心跳、血壓七天後發現,憂鬱指數較高的個案,不但平均收縮壓以及舒張壓都較高,且一週中心跳血壓變化的曲線,也與憂鬱指數低的患者明顯不同。
研究人員發現,憂鬱指數較高的這群人,二十四小時血壓出現一種明顯的週期性規律,患者在假日時血壓下降,週一則血壓上升。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晨恩表示,其實近年已有不少人認為憂鬱也是心血管疾病發生或死亡的危險因子,只不過還沒有相關證據去確立其扮演的角色。但至少心血管疾病患者讓自己開心點,應該是有好處的。
除了憂鬱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外,這次大會也邀來時間生物學之父Franz Halberg教授,偕同其研究團隊成員分享相關研究成果,找出心血管疾病病患應該要提高警覺的「危險時間」。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徐粹烈表示,像是早上六點到十二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高。
本次大會主席江志桓則表示,過去觀察發現,早上五點到十一點,身體要甦醒時﹔以及傍晚五點到八點,身體針對自身疲憊進行修復時,都是腦中風以及心臟病發的高危險時段。
由於資料顯示,亞洲總人口數佔全球總人口的四十%,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中,亞洲人即佔了一半。但近年許多跨國性臨床研究,被納入試驗的亞洲人卻不到十%。
因此,江志桓也希望藉由本次大會的亞洲論壇,集合各國頂尖人士,量身訂作出更適合亞洲的治療方針,也提醒座上的各大藥廠代表,在規劃全球性跨國性臨床研究時,不要忘了亞洲民眾。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