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為了拉近與時代的距離,故宮做了很多突破尺度的新嘗試,不僅變身電影的「出品者」,還大膽打開了長久以來最具神秘感的山洞庫房,成為電影拍攝場景,故宮院長石守謙說,這是故宮有史以來的頭一遭!
「拍電影」可說是古板故宮今年所變出的最大花樣,而且一出手就連拍三部,由王小棣執導、年初開拍的《歷史典藏的新生命》,到鄭文堂入圍東京影展的作品《經過》,以及目前由侯孝賢籌備開拍的《盛世工匠的記憶(暫定 )》,故宮以每部約九百萬經費的預算,企圖成為院線片的發行公司。
先開拍的《歷史典藏的新生命》還未交出成果,倒是鄭文堂的《經過》,已風風光光地過鹽水於國際影展裡露臉,為此,石守謙還特地飛到東京的電影院裡,看這部描述台灣博物館故事的電影在日本上映。《經過》描述蘇東坡名作《寒食帖》流落到東京、再經歷太平洋戰爭輾轉來到台灣,期間曾有一位日本骨董修復師參與《寒食帖》的修復工作,日後對子孫傳述這一段因緣,在子孫的心目中架構了對《寒食帖》真跡的渴慕,因此展開一段故宮的尋夢記。
為了協助電影的拍攝,故宮把正館二樓懸展大型書畫的空間全換上逼真的複製畫,石守謙說,正常時期展書畫的地方絕對不容許架燈拍攝,而今年因為正館封閉改建,正巧有機會把真跡撤掉,改以模擬的實景拍攝。不過,對故宮來說,最特別、也做了最大讓步的配合則是,首度對外人「打開了山洞庫房的大門」。
石守謙說,戰時故宮文物撤退時,為確保文物安全,曾沿途尋找山洞當庫房,抵台時也曾經在台中北溝挖了一個山洞,後來在台北建故宮時,戰爭雖已結束,但因當時的國際政治氛圍還存在著戰爭的煙硝味,為確保安全,故宮還是備了一個山洞庫房,後來故宮倚山而建,多少也與山洞庫房有些關係。
考慮到文物的安全性,故宮向來不讓任何媒體進入庫房採訪或參觀,石守謙說,就他的印象裡,除了一、二十年前光華雜誌的專訪之外,故宮只有去年「天子之寶」赴德展出時,曾讓德國的一支攝影團隊進入拍攝宣傳影片,但大抵都只是拍了大紅門以及簡單模糊的背景。
這次在《經過》片中,山洞庫房可說是首度展現,為避免破壞庫房的溫濕度及安全性,一次只准三到四個工作人員進入拍攝,因此,很多雜務都由導演及攝影師包辦,也可說是全片中最辛苦的拍攝「經過」。《經過》在今年金馬獎中有兩項入圍,石守謙很高興故宮第一次出資拍電影就有好成績,目前故宮也正積極洽談讓《經過》成為院線片的可能性,屆時,又將成為故宮創下的一項新紀錄!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