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2日訊】〔特派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王平宇智利聖地牙哥20日專電〕20日登場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 )「布胡會」上,美中雙方對於人民幣匯率問題達成「在穩定前提下進行改革」之共識,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解讀為,人民幣已不可能出現政策性大幅升值。
美國總統布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日上午八點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APEC會議期間,進行長達四十五分鐘閉門會談,除了兩岸議題外,同時觸及人民幣匯率、北韓等問題。
布胡會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偕同美大司司長何亞非舉行國際記者會,說明布胡會協商內容。
在回答日本共同社記者提出有關人民幣問題時,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何亞非轉述指出,胡錦濤表示,「在維持中國總體經濟穩定、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持續推動改革」,何亞非說,「布什對這項說法表示贊同」。
對於這段談話,此刻正隨同出訪智利的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解讀指出,這項轉述如果屬實,且美方真有共識的話,則人民幣已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出現政策性升值,大家可以鬆口氣。
至於中方所提出的「改革」究竟是指那一種方法?胡勝正表示,必須看到詳細內容才能斷定;當被問到繼續放寬人民幣浮動範圍是否算是改革?胡勝正認為「是」,雖然理論上放寬浮動不一定會升值,但照目前的市場情勢看來,如果人民幣放寬浮動範圍,則一定會升值,只是升值幅度要看浮動程度而定。
目前人民幣匯率大體是緊盯美元,近來美元走貶人民幣跟著貶值,將促使中國產品外銷報價能力更強,但中國政府在5月份推出首波「宏觀調控」政策中,已經納入放寬人民幣自由浮動範圍。
智利時間19日下午,美國貿易代表佐立克(Robert Zoelic )在APEC部長會議會後記者會上,還曾對人民幣緊盯美元有所批評,且要求中國必須建立浮動匯率機制;但布什總統20日在布胡會上,對於中方設定的「總體經濟穩定、人民幣匯率穩定」等兩大前提卻表示贊同,立場似有軟化現象。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認為中國靠人民幣緊盯美元「聚斂」全球財富,因而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但中方卻認為,美國是全球經濟中擁有最重要貨幣的大國,和其他國家一樣,應該採取必要行動,以恢復貨幣市場均勢。
搞定人民幣 台灣鬆口氣
特派記者陳中興、王平宇╱特稿
布胡高峰會除了「反台獨」的固定戲碼之外,人民幣問題也翻上檯面,這個牽涉全球經濟的議題,在美方贊同中方堅持的維持人民幣穩定原則下,升值疑慮可望暫告紓解。
中國市場透過外貿出超累積大量外匯,同時吸引大量長短期投資匯入,人民幣幣值早已低估,但中仍採人民幣緊盯美元政策,使人民幣匯率固定在一定水準。
固定利率對企業運作有極大好處,企業可不考慮匯兌風險,使成本控制單純化;此外,在美元走貶之際,人民幣跟隨走貶,中國商品出口報價能力提升,更加強中國外貿出口能力。但這種現象難免引起同樣以美國為主的貿易對手國強烈反感,認為中國是利用操控匯率來「聚歛」全球財富,屬於「不公平競爭」。
從日圓被迫升值的歷史經驗來看,人民幣一旦大幅升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福是禍,存在極大爭議。
1985年9月,在美國的策劃下,7大工業國中的美、英、德、法、義5國財長與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的「廣場飯店」簽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 ),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為了獲得美國的政治支持,決定接受。結果是日圓兌美元匯率從1985年的250比1,升值到1996年的87比1,導致日本產業出口能力削弱,進而大量外移,「產業空洞化」一詞就是從日圓升值後的日本所產生。
加上全球景氣走跌,日本進入長達十多年的經濟黑暗期,日經指數自3萬多點腰斬,日本進口需求疲弱不振,長期拖累亞洲、甚至世界經濟成長。
現在的中國,據世界銀行統計,2002年時,美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度為34.6%,歐盟為15.2%,中國為15.8%。
中國同時也是進口大國,根據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研究,2003年美國出口成長有22%靠中國市場,德國出口成長有28%靠中國市場,日本出口成長更高達32%依靠中國進口。中國對全球經濟已有重大影響力不言可喻。
因此人民幣升值,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就不能夠只放在兩岸的架構下探討,更何況中國已經成為台灣主要出口市場,幣值變動尤其需要謹慎對待。
美中峰會上,雙方對人民幣匯率問題達成「穩定中求改革」等共識,可望消除人民幣大幅升值疑慮,對台灣來說,或許可以用正面的角度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