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8日訊】素有文化沙漠之稱的香港,近日忽然變得有文化起來。應邀來港出席“亞洲文化合作論壇”的中國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稱讚香港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花。他說,外國人喜歡香港的功夫片,誤以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懂武功,將香港文化看成中國文化,因為香港文化的根是源自中國文化的。他又說,文化部會全力支持香港以文化產業為核心的創意工業,著力打造創意之都,推進香港成為亞洲乃至國際文化大都會的大計。孫部長番話,也許是因應香港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而為港人打氣的。
港府在上星期五,公佈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首階段評審結果,入圍的三大財團清一色是地產發展商,他們每一個都說會引進外國博物館來港經營,令香港成為中西文化的交匯點,入圍圖則會公開諮詢市民意見六星期。一時間,官商巨賈以至市民大眾都在談西九龍建設,令人誤以為香港確實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港府只是給六星期來諮詢市民意見,就落實興建一個文娛藝術區,在時間上又是否足夠呢?
況且,香港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香港文化呢?他們知不知道文娛藝術區要有什麼基本的文化項目呢?所謂香港文化,指的又是不是武俠片、電視劇、暴力漫畫、曾灶財“書法”、文樓雕塑、楊善深書畫、小思散文、李碧華和張小嫻小說等等呢?
港府構思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是蓋來給文化人使用,作為他們的工作間和活動場所,還是多加一個景點,吸引市民和遊客去欣賞文娛藝術展覽和演出呢?港府在制定承包建造準則時,可曾了解過港人的需要?知道哪些藝術和文化活動是港人喜愛和欣賞,而又具備發展潛質的呢?
在過去二十多年,香港每年都有舉辦藝術節,但港府每年要補貼數以億計的金錢給主辦機構。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落成後,港府又會否取締各區文娛活動,關閉各區文娛中心,不再津貼多元的文娛活動呢?
現時,香港文化和藝術團體已對港府的建議十分有意見,認為港府並非在搞文化藝術,而是在搞地產、“明益地產商”(明顯地要讓地產商得到利益),好像幾年前的數碼港一樣,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法,做成既定事實,令港人無從翻案。港府這次搞的,雖然不是數碼科技,而是文化藝術,但實情是一宗用文化包裝起來的地產生意。
港府的建議,是將西九龍四十公頃土地,交給一個財團承包發展,蓋商場、住宅、博物館及表演場地,定明五成半面積要有天蓬覆蓋,地積比率是一點八一倍,所有融資、設計、發展、和日後經營、管理均由中標財團承擔,政府可毋須花費分文。但問題是,入圍財團懂得搞文化藝術嗎?他們是大地產商,懂的是建樓、賣樓和賺錢。
難怪三個入圍財團提交的地積比率都高過政府建議的一點八一倍,分別是二點五倍、三點二八倍和四點三倍,理由是他們不會做蝕本生意。他們要用地產項目賺到的錢來補貼文娛藝術建設和營運。
因此,文化評論員胡恩威在星期日的香港電台“城市論壇”電視節目中,指領導項目評審委員會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隻手遮天”,一意孤行,漠視民意。胡恩威說,文化界早已建議政府,在發展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時,參考美國百老匯等地方的經驗,以劇場群營運模式來凝聚外界投資,曾蔭權卻置若罔聞。香港建築師學會主席吳永順在同一場合亦指出,西九龍項目是一個地產項目,“只是要地產發展商向文化項目取一張入場券。”
看來,港府又要逼市民上街才會收回成命。香港在特首董建華領導之下,普羅大眾難有好日子過。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