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7日訊】經過了否決○七、○八普選和立法會選舉,中共已穩住了香港特區的局勢。但在此之前,出現了波濤洶湧的政治形勢,是回歸以來最兇險的,不能不檢討總結,不但要避免出現同樣的局面,更要在○七年特首換屆前這一段時間,把香港控制得更緊。
中共要加強的工作有很多方面,本文只來談統戰這一方面。
中共三大法寶的「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武裝鬥爭與黨的建設,並稱為中共的三大法寶。在香港,武裝鬥爭已不必用;黨的建設是其黨內事,外人鮮能接觸;至於統戰,正合大派用場,並部署了新的攻勢,港人應有所認識。
統戰的精髓是:「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毛選集•E論政策》)。對這十六個字,不可單是從字面上去瞭解,還必須從各方面聯繫現象,掌握其行動的實質,深入認識其意圖和目的,然後才能夠防範和反擊,最少也要避免中計而墮入陷阱。
「利用矛盾」。不單是「利用」,還去製造和擴大對手之間的矛盾。任何派別組織,都不會是鐵板一塊,即使沒有大的矛盾,也有個別的差異。中共的慣用手法是,把這些差異製造成矛盾,再把矛盾擴大,以破壞對手的團結和聯合,達到分化、瓦解、削弱的目的。更進一步的是,把其中的一部份拉出來,以壯大自己。
「爭取多數」。儘量去拉攏不是主要的對手,「好話說盡」,給予甜頭,不但利誘,還會威迫。一些動搖分子、趨炎附勢者,便會被拉進了這統一戰線之內。
「反對少數」。把主要的對手孤立,然後加以打擊、削弱,以至消滅。在這當中,孤立和打擊的,是主要的一兩個組織、派別和人物,不會很多個。
「各個擊破」。說得簡單點,就是逐個來吃,吃完一個再吃另一個。即使今天是拉攏的對象,到了吃掉主要的對手後,也輪到來吃你。從中共的歷史來看,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甚至在黨內的鬥爭,也採取這樣的策略和手段。打擊支聯會,分化民主黨
這個統戰的總策略,運用到當前的香港特區,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是「反對少數」,在民主派中選出打擊的主要對象是支聯會。固然支聯會的五大目標「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尤其是其中的「結束一黨專政」,最觸動中共的神經線;而且,擔任支聯會常委的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梁耀宗、梁國雄、張文光、何俊仁、鄭家富,被視為最死硬的民主派,必須首先加以孤立和打擊。非支聯會常委的立法會議員,如劉慧卿、張超雄、鄭經翰等,被視為民主派中的激進分子,是次要的孤立和打擊對象。
其次是「利用矛盾」,目前主要是在民主黨內製造分裂。在最近的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由第一大黨降為第三,同時一直以來都是各民主黨派中較有規模和組織的。「趁你病,??你命」,要乘勢去削弱瓦解。最近,民主黨前副主席張炳良、前司庫馮煒光,都是前「匯點」成員,都提出退黨。另外黨內外包括傳媒,都有抨擊而不利團結的聲音,在該黨改選前夕,矛頭指向現任主席楊森。看來,民主黨正面對重大的壓力和考驗。
爭取「45條關注組」和泛聯盟
第三是「爭取多數」,爭取的主要對象是「四十五條關注組」的四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餘若薇、梁家傑、湯家驊,以及泛聯盟的四位立法會議員陳智思、石禮謙、何鍾泰、劉秀成。前者,是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獲得全勝的泛民主派,具有尊貴的專業地位,其堅持原則、溫和穩重的態度,深受市民歡迎。中共知道其群眾基礎,卻又政治鬥爭經驗不多而較容易上統戰的當,於是特別假以顏色去拉攏;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時改善本身在港人心目中的形象。
在選舉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一役,由於泛聯盟的倒戈,民主派的劉慧卿擊敗了保皇黨的黃宜弘,泛聯盟巧妙地運用了自己關鍵的小數,叫中共和董建華吃了一驚。事後不久,陳智思即被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須遵守行政會議中集體負責的制度,即不管是反對還是贊成,也要支持行政會議的決定。這樣,泛聯盟便被收買了四分之一,再繼續給以甜頭,便全被爭取過去。
民建聯、工聯會、自由黨和其他一些雖稱獨立但實質「保皇」的議員,加起來便是多數。
最後是「各個擊破」,這要看目前的主要和次要打擊對象是否重受創傷,難於再起,才再擬定以後的反對和分化的目標。
統戰兩議題:支聯會與公投
透過怎麼樣的方法手段,去貫徹這統戰的策略呢?
最主要的是透過中聯辦和來自北京的官方人士的接觸和遊說。這接觸和遊說,從上到下,包括立法會議員、知名學者、傳媒工作者,以至區議員、地區幹事和議員助理,都是秘密進行的。一方面揣摸動態;另方面曉以利害,使接納其意見而有所行動,指出不與北京溝通,便是死路一條,毫無前途,但態度是溫和的。最初單獨晤談;稍有進展,還希望多介紹可以晤談的人,擴大聯繫的人。
在主要和次要的打擊孤立對象之外,遊說拉攏工作,也由特區官員進行,因為可以和輸送利益同時結合。
目前,遊說的議題集中在兩點上。一是抨擊支聯會「結束一黨專政」的口號,指這是顛覆的意圖,因此民主黨必須與支聯會分家。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劉千石在上屆立法會結束時,提出要和北京和解溝通;最近更正式表明退出參加了十五年的支聯會。所以,當時有人說他是猶大,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二個議題是遏抑堅持○七、○八普選的訴求。人大釋法和否決雙普選後,泛民主派仍沒有放棄爭取○七、○八普選,更以這次立法會直選中泛民主派得票率在六成以上,認為反映了港人普選的願望。目前,關於○七、○八的選舉方案仍在諮詢中。北京和董建華都擔心諮詢後所提出的政府報告,由於太保守會引致港人反彈,又組織大規模的群眾行動。泛民主派曾提出「公投」來反映民意,這更是北京和董建華所顧忌的,所以堅決反對。一方面在公開表態上,指明雙普選和「公投」無望;另方面通過遊說,去分化瓦解泛民主派的意志,消除港人反彈的情緒,把大規模群眾行動消滅于萌芽狀態中。
不要被「溝通」的假像迷惑
一段時間以來,北京官員、特區官員,甚至民主派中人,都常把「溝通」兩字掛在咀邊。特別是民主派中人,他們知道「溝通」是什麼意思嗎?「溝通」為了什麼目的?這樣的目的能夠達到嗎?
秘密單獨會晤面談,這算得是「溝通」嗎?只摸你的底,從來不說自己的看法,對你的意見從不作反應,這是「溝通」嗎?「溝通」是雙向的,是意見交流,即使互不同意也坦率說出為什麼。目前這樣的會晤面談,都是沒有結果的。有人竟因此就飄飄然,實在太幼稚天真了。
「溝通」必須與自己的政治理念相結合,亦即讓香港的民主政制有所推進。目前北京有這樣的誠意嗎?即使來人的態度怎樣溫和,但基本立場已鐵定,決不能讓香港的政制民主化。只是我說你服不是溝通。這樣的「溝通」,只製造迷惑港人的假像,是不會有結果的。
有些民主派中人,還常常以取得回鄉證和到北京去作為「溝通」的目的之一。得了回鄉證和去了北京,又怎樣?這樣的訴求實在太卑微了,被人看輕,不但與「溝通」的目的相隔十萬八千里,而且一下不慎,更會被利用來製造緩和假像去欺騙港人。
——動向月刊2004年11月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