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6日報導】(據明報新聞網報導)考古專家在甘肅省酒泉市肅北縣馬鬃山地區,發掘出大量恐龍及其他古生物的化石。
今年8月底,中科院與酒泉市聯合組成恐龍考察隊,對馬鬃山地區“布咚呼嚕斯太恐龍群”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野外發掘。經過40多天,考古專家考察性發掘了這些化石。這批化石埋藏在距今約1.1億至1.2億年的河流與湖泊沉積地層中,主要是恐龍化石。
酒泉市古生物辦公室負責人王化民說,這次考古活動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了一長達13米的禽龍類恐龍化石,這是迄今在當地發掘出的最大恐龍化石。上世紀90年代初,“中日絲綢之路恐龍考察隊”曾在馬鬃山地區發現過鸚鵡嘴龍、原巴克龍、古角龍及其他一些恐龍化石,其中體長約1米的鸚鵡嘴龍化石在馬鬃山最常見。
王化民表示,考察隊目前已發現這隻禽龍的脊椎骨、尾椎骨、臀骨、肋骨、腿骨化石達28塊之多,還從其腹腔內獲得了20多枚胃石,化石保存較完整。
除了大量恐龍化石,專家還發現了龜、三尾類蜉蝣、東方葉肢介、貝殼類、植物類以及罕見的蜻蜓翅膀等化石,對於研究遼西熱河生物群的組成、分佈、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王化民說,所有這些化石表明,1.2億年前,“布咚呼嚕斯太”盆地並非今天“黑戈壁”的蒼涼景象,而是水草豐美、大小湖泊相連、森林廣袤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