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13日電)國際原油價格本週五已走低至每桶50美元以下,台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國際看法,認為在產油國將原油產能放大至極限、歐洲經濟復甦趨向減緩、北半球的冬季氣溫不如預期低等因素下,油價將下滑。
本週五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 (NYMEX)原油期貨週五跌10美分,結算價報 47.32美元。據經建會最新一期出刊的「國際情勢週報」分析,國際環境有利未來原油價格持續滑落。
首先是因為油價高漲,許多產油國皆將原油產能放大至極限。例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10月的產能即創下近25年來最高的表現,每日生產達3061萬桶的水準,產能表現較9月增加 0.5%。即使是戰亂頻仍的伊拉克,10月的石油出口也增加7%,達到每日184萬桶,創下自美國2003年攻打伊拉克以來最高的出口水準。
俄羅斯的產業能源部也表示,今年前10個月,俄羅斯對前蘇聯共和國以外國家的原油出口量也攀升 17%,達到每日 405萬桶。這些出口石油皆已陸續進入油市,對石油價格所產生影響將會更為直接。
其次是歐洲經濟大國的經濟成長步伐減慢,例如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但今年 9月的零售銷售數字出現非預期性下降的表現,這顯示歐洲經濟復甦趨向減緩。經濟復甦減緩將導致對石油的需求程度減低,原油價格降低。
此外,「國際情勢週報」指出,原本各國預期今年的冬季將較往年冷,囤積石油的數量迅速增加,但目前的資料顯示,今年的氣候仍會維持正常,美國的氣象單位也表示,今年11月美國東北部將不會出現特別寒冷的氣候,因此,囤積石油的狀況將會減低,而這將會導致油價下滑。
在中國方面,因實施宏觀調控,計畫2005年將對原油的需求成長率自今年的20%降至6.7%。過去2年,中國帶動了全球對原油需求成長,導致紐約基準油價在過去12個月暴漲 61%。高漲的油價對發展中的社會及經濟產生一定的衝擊,因此,中國已實施放款及投資限制。
雖然美國大選結果布什連任,市場預期美國將可能持續增加戰備儲油,國際油價一度止跌回升,但「國際情勢週報」綜合國際分析,認為在歐洲各國的經濟成長率減緩與國際石油供給量增加的前提下,油價潛藏下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