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肖勤墨爾本報導)在一次台灣同鄉會上,一對夫婦在人們熱烈的喝彩聲中翩翩起舞,他們的舞姿熱情奔放,雖然人到中年但仍顯得十分年輕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而快樂的光芒。他們的灑脫不拘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有人開始在問,他們是誰?怎麼會活得這麼自在滋潤?
是的,在多數人心目中,海外華人多是沉穩保守的,艱苦創業使華人在澳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刻下了許多滄桑。許多海外華人,以『遊子』自稱,在生活的土地上游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缺乏認同感和歸宿感。可是這對人生伴侶,他們顯得是那樣的不同!
他們就是帝汶中文學校校長楊蓮娜夫婦。
澳大利亞,我們的家
「家」是華人心中的聖地,其份量重若泰山,許多華人寧忍辱負重不願離開自己的家園。但客家這個族群也許是華人中最特別的一支。史料記載,客家人起源於中原地區,為避戰亂,遷移到南方,再漂洋過海,發展到世界各地,是真正的「四海為家」。
祖籍廣東梅縣,曾祖一輩清末辛亥革命時來到東帝汶做南洋伯,後東帝汶獨立戰爭時舉家到葡萄牙避亂,80年代澳大利亞大赦,再從葡萄牙輾轉來到澳大利亞,先後居住在達爾文、悉尼和墨爾本。
客家人也是勤勞的。楊蓮娜從學校畢業後,做過保險打過餐館炸過薯片,靠一雙手在澳洲社會撐起了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經年的漂泊和生活的不易沒有壓倒生性堅強的客家人,楊蓮娜對生活還是那樣熱誠,始終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與華人保守含蓄的傳統文化不同,他們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開朗灑脫,樂於走出「同鄉」的小圈圈,活躍於不同的華人社團之間,廣交華人西人朋友;他們雖已人到中年,但仍滿懷興致學跳拉丁舞,逢年過節、朋友聚會,拉上一家老小助興表演。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們的女兒品學兼優,她的舞跳得極好,現就讀墨爾本大學傳媒專業。楊蓮娜說,澳大利亞是一個得天獨厚的棲身之地,處處美景,遠離戰亂,生活無憂,那我們為什麼不把它看作自己真正的家,敞開心懷擁抱這個社會呢?為什麼不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呢?
回饋社會
一個偶然的機會,楊蓮娜成為帝汶中文學校的校長。在這個嶄新的舞台上,楊蓮娜再一次展現出客家人不怕苦不畏難的本色。剛剛接任校長重任時,學校處於負債經營,楊蓮娜組建校委會,與學生家長加強聯絡;引進資深教師人才,提高教學質量,走特色獨創的辦學之路;與政府和企業溝通,多方奔走,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夫婦兩人女主外男主內,把學校辦得有聲有色。兩年下來,在校學生從不到60人增加到100餘人,帝汶中學的牌子在華人當中越打越亮。許多學生和家長說,在帝汶學校能學到真正的中華文化。
楊蓮娜身為校長,名聲在外,但按她自己的說法,「其實我只是個義工,沒有工資,很多時候是既出錢又出力」。可是,「在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它的意義遠遠不能用金錢去衡量。看到這些孩子願意學中文,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鼓勵,我真的覺得很值得。」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為自古以來,人們對幸福的理解是一樣的,那就是精神上的富足。當華人背井離鄉,來到人間天堂澳大利亞,我們讚歎這裡的一草一木都那樣舒展自在;我們對澳大利亞人一有錢就出去旅遊,「千金散去復還來」的生活態度艷羨卻不可理解;我們置身一個新世界卻總覺得「這不屬於我」。幸福像是抓不住的飛鳥。也許,楊蓮娜的故事能帶來一點啟示,讓我們走出自我,擁抱理想迦南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