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地震常識

謝豐邦  資深土木工程師

人氣 22
標籤:

【大紀元11月13日訊】 十一月八日全台又發生規模六點七的強震,頓時天搖地動,驚醒不少人的好夢。生長在台灣一個多震的土地上,每一個人都應對地震有所認識,一旦地震來臨時才能從容以對。

二○○四年十月廿六日下午七時左右,台灣某電視主播報導地震預測專家預測台灣將在今年十月底發生「6級的地震」,在此,筆者不是要討論預測者之準確度如何,而是針對含義未清的「6級的地震」一詞提出筆者的看法,並順便藉此機會介紹一些地震基本知識,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地震發生的原因

地震發生有多種原因,在台灣主要是地殼錯動而引起的。地殼錯動是地球內部有一種推動岩盤的力量,當此力量大於岩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盤就會發生錯動,這種錯動會突然釋出巨大的能量而產生一種彈性波,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之震盪,這就是地震。

震源與震央

地震最先發生的地點就是震源,震源垂直到地表面上之點稱震央。

地震的規模與震度

地震之規模係指地震本身威力之大小,由其本身所釋放的能量來決定,規模以數字表示,取一位小數,為無名數,如921集集大地震之規模為7.3。

地震之震度係指地震時,地表面上的人感受到震動的程度,或是物體受震動所遭受之破壞程度,其大小以級數表示之,越靠近震央破壞程度越大,級數越高;反之級數越低。如921集集大地震,南投之震度為6級,遠離震央之台北市震度為5級。

台灣目前震度之分級從無感到劇震共分為8級。有關地震之規模與震度,可用另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也許比較容易理解,一個60瓦電燈泡,60瓦就如同地震之規模,而每一點之照度就如同地震之震度。

上述某主播所提「6級的地震」一詞,按理一個地震在不同地點所產生之震度不會都是6級,就如同一個60瓦電燈泡在不同點也不會有相同的照度,因此,據筆者推測該主播所說的應為「規模6地震」之意。

在此舉一個台灣發生過的地震實例說明如下:1986年1115大地震之規模為6.8,台北及蘇澳震度5級,宜蘭震度6級,台南震度4級,台中震度3級,高雄震度3級。

地震波

地震波分為實體波及地面波,實體波又分為縱波(P波)及橫波(S波),地面波分為拉夫波及雷里波。地震波在地球內傳播速度不一樣,其中以P波速度最快,S波次之。發生地震時,我們會先感覺到上下振動,然後才是水平振動,上下振動幅度與水平振動幅度成正比,上下振動幅度可以預知爾後地震的大小,但是如果距震源較近時,P波及S波幾乎同時到達,先上下後水平振動就沒有那麼明顯。

淺深地震的分別

地震危害度除了與震央距離有關外,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地震發生地點(震源)的深度了,愈淺危害度愈大,愈深危害度愈小。為什麼921地震規模僅7.3,卻造成百年不遇之強烈地震,其主因是該地震係屬於極淺地震(震源深度僅7.5公里)。

地震依震源深度可分為極淺地震(0~30公里),淺層地震(31~70公里),中層地震(71~300公里),深層地震(301~700公里)。

地震所造成之災害

1、大地變形。

2、建築物倒塌。

3、交通設施損壞。

4、水電、瓦斯及通訊等維生設施中斷。

5、火災。

6、海嘯。

7、水庫崩潰。

8、山崩。

地震時應注意事項

平時應事先做好地震安全防護設施並牢記逃生要點(可參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編印《地震百問》之附錄),地震時切莫慌亂,冷靜從容以對,讓災害減至最低。

筆者認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最近地震、颱風等天災頻繁,似乎意味著上天對人類的警告。當務之急,我們除了加強防災硬體工作外,心靈上也應有所提升,讓世界上有更多的好人,相信天災也會相對減少。──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倫隨筆:旅遊豐收年的遺憾
瑞士注重地震威脅及建築物安全
首座國家重力基準站 神秘坑道曝光
野狗闖入旅館房間 五歲姐姐挺身救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