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若發展核武 誰會是最大輸家?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訊】(亞洲時報記者Yoel Sano 10月8日報導)隨著迅速解決北韓核危機的希望破滅,各種跡象顯示,平壤在該地區的主敵日本和南韓可能正在考慮發展核武,而且不是第一次有這種想法。平壤發展核武是短期威脅,而南韓和日本發展核武則是尋求長期的“戰略獨立”,擺脫60年以來對它們的主要安全保護傘美國的依賴。

如果南韓和日本擁有核武,也許可以緩解北韓核危機和改變東北亞地區的地緣戰略局面。不管華盛頓和北京怎麼想,即便這種局面不是不可避免,南韓和日本在未來數年裏發展核武的可能性最近已經大增。

漢城和東京都野心勃勃,想擴大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因此即便北韓的核武裝被解除,它們仍可能發展核武。如果該地區出現任何核武競賽,美國和中國將是最大的“輸家”。

漢城早期的核開發是出于冷戰需要。漢城最近承認,其科學家在1982年和2000年曾背著政府進行核子試驗。這絕非南韓首次打核武器的主意。該國前軍事統治者朴正熙(1961-79)早在70年代就曾下令其國防和科研部門啟動核武計劃,5年之後迫于美國的壓力才放棄。

朴正熙最初研究核武的動機是在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70年下令撤回了其駐南韓第7步兵師後擔心美國的保護傘靠不住。這使駐韓美軍由原來的6.2萬大大減少了2萬。根據尼克松1969年提出的“關島主義”,華盛頓要求其盟國在安全問題上自力更生,以減少美國在亞洲的士兵傷亡。在美國1973年從南越撤軍後,樸正熙愈發確信,如果漢城想有力地阻止或擊退北韓的入侵,必須在軍事上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日本在二戰期間已展開核武計劃,不過其步伐跟不上美國與蘇聯的速度。諷刺的是,由于擔心美國對其本土的大規模轟炸,日本的核研究和開發設施都設在今天的北韓境內。1967年,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1964-72)下令對日本獨立發展核武的可行性進行秘密研究。在研究報告顯示日本不可能獨立發展核武的情況下,佐藤政府1968年采納了“無核三原則”:不擁有,不開發,也不允許在其領土上部署核武器。

然而,一年後的政府報告(直到1994年其內容才被披露出來)指出,儘管日本目前不需要核武器,“東京還是應保持生產核武的經濟和技術產力,同時確保日本在這方面不會受到干涉”。

冷戰期間,蘇聯是日本的主敵,東京自己沒有核威懾能力,躲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下。然而,蘇聯一旦入侵或攻打日本,美國會否冒著自己的城市遭受滅頂之災的危險對蘇聯進行報復性打擊呢?這一點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因為冷戰最終以和平方式結束。但日本再次面臨核威脅,國內要求打破“無核三原則”限制的呼聲漸漲。

北韓的核武是短期威脅

北韓的核武計劃仍然是南韓和日本尋求發展核武的主要催化劑。在1994年北韓核危機的高峰期,平壤威脅要把南韓變成一片“火海”。僅僅兩周前的9月23日,平壤官方媒體已經叫囂,如果美國用核武器攻擊北韓,平壤將讓日本變成一片“核火海”。儘管這些威脅也許只是做做樣子,無論南韓還是日本都不能冒這種使自己60年來的經濟發展和成就付之一炬的危險。

北韓在建政56周年紀念日(9月9日)這一天出現的神秘蘑菇雲雖然沒有放射性,但仍引發了外界的不安,再加上平壤頻繁試射能夠覆蓋南韓和日本全境的導彈,東京和漢城的危機意識增強在所難免。作為全球唯一曾遭受核攻擊的國家,日本將不惜一切代價防止廣島和長崎悲劇重演。

正常來說,如果平壤敢向南韓和日本發動核攻擊,美國很可能使用自己的核武器施以報復。即使是較溫和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1993年也公開警告北韓,“它發展核武沒有意義,因為一旦它使用核武,那就意味著它自己的滅亡”。但鑒于平壤正在發展可以射到美國境內的洲際導彈,華盛頓在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頭會否為南韓和日本打抱不平還得打個問號。

對漢城和東京來說,發展自己的核武器等于向平壤發出一個明確信號:不管美國在朝鮮半島的未來衝突中是否采取行動,南韓和日本都有能力對平壤的任何核攻擊進行回擊。

對南韓來說,這可不只是威懾北韓核攻擊的問題。據南韓議員朴真(音譯)本周透露,漢城還受到北韓常規炮彈的威脅,在北韓總共1.25萬門火炮中有1000門遠端大炮是對準漢城。因此,平壤即使在沒有核武的情況下也能對漢城進行致命打擊。如果漢城擁有核武器,那它手上就多了一張對付平壤常規炮彈的王牌。日本不受北韓炮彈的威脅,但它在可以攜帶生化武器的北韓短程導彈的射程範圍內。因此一張核王牌對它擺脫平壤的“火海”威脅同樣重要。

東京和漢城尋求大國地位

南韓,特別是日本尋求核武除了用于對付北韓的核威脅外,還想借此擺脫幾十年來從屬于美國的小夥伴地位和提高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及影響力。兩國都是該地區的經濟大國,日本甚至還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新的野心反映出兩國日益自信。自美國70年代早期從南越撤軍以來,南韓一直是美國在亞洲大陸的主要軍事基地,目前仍駐有3.7萬美軍。而日本數十年來一直是歐亞東海岸一艘“不沈的航空母艦”,目前仍駐有4.2萬美軍。

南韓和日本都不滿足自己數十年來在美國面前的從屬地位。日本領導人長期哀嘆自己的全球影響力與經濟地位不符,而南韓也不甘落後。兩國的領導人經過更新換代後也在實行新的外交政策。在南韓,朝鮮戰爭結束後上臺的年輕一代民族主義領導人認為美國(南韓的長期盟友和保護傘)是朝鮮半島實現和平的主要障礙。

在日本,隨著曾遭受二戰災難的老一代逐漸過世,年輕一代越來越不買美國的賬。這種國內環境為兩國尋求更獨立的戰略地位創造了條件。南韓和日本國內外的批評者譴責兩國政府分別派3000和600名官兵去伊拉克維和是向美國卑躬屈膝,但更確切地說,漢城和東京參與伊拉克維和使命是為了維護自己未來的利益而打下軍事基礎。南韓和日本每年都從中東進口大量原油,因此伊拉克將成為它們在中東施加影響的第一站。

雖然南韓在伊拉克駐軍的規模比日本要大,但日本的全球戰略野心更大。日本正在極力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儘管核能力不是成為常任理事國的先決條件,但日本不能忽略一個事實:目前的5大常任理事國(美俄中英法)都宣布自己是核大國,並且個個軍事實力雄厚。

除了上文提到的原因外,南韓和日本發展核武也有相互威懾的成分。由于南韓人民對日本1910-45年殘暴殖民統治的仇恨,兩國之間一直存在敵對情緒。隨著近年來南韓在經濟領域,比如工業製造、生活消費品、高科技產品、汽車、鋼鐵和造船業奮起直追,兩國又成了地緣政治競爭對手。此外,日本2001年出版教科書為其在朝鮮半島的帝國主義軍事暴行塗脂抹粉也引起了漢城的憤慨和憂慮。在漢城看來,一個對過去的罪行缺乏反省的國家不是值得信賴的政治夥伴。

因此,如果日本發展核武,南韓必將針鋒相對。反之亦然。這並不意味著兩國會相互把核武器瞄準對方,而是反應了兩國在爭奪國際地位方面存在競爭關係,正如長期盟友英國和法國之間的競爭一樣。

朝鮮半島和日本戰略中的中國因素

除了擴大全球影響力外,南韓和日本還必須考慮中國目前的戰略地位和野心。鑒于中國已迅速崛起成軍事強國,並且在歷史上對日本充滿敵視與不信任,日本的國防官員自然不能無動于衷。

而且中國還擔心自己一旦向臺灣發起攻擊,日本可能會允許美國使用其在沖繩群島和日本其他地方的基地保護臺灣。同時日本領導人則擔心中國崛起為東亞和東南亞的龍頭老大,因為日本也對這一地位窺視已久。正是出于對中國成為地區超級大國的擔憂,日本自由黨黨首小澤一郎2002年4月警告中國,一旦中國挑釁日本,日本可以立即製造數千枚核彈。儘管像小澤這麼強硬的日本政客只占少數,但日本近年來要求發展核武的呼聲還是漸漲。

相反,南韓對中國的看法則複雜得多。儘管中國在朝鮮戰爭期間曾與北韓並肩戰鬥,漢城自1992年與中國正式建交以來一直在努力加強與中國的聯繫。中國去年超越美國成為南韓商品的最大進口商。漢城拉攏北京另有目的:希望北京利用自己對北韓的影響力改善兩韓關係。許多關注朝鮮半島局勢者相信,一旦朝鮮半島統一,它就會再次被逐漸納入大中華的勢力範圍。但南韓與中國最近在高句麗古王國歸屬問題上的爭端引發了這樣一種推測:朝鮮半島統一後有可能對中國吉林省的部分地區提出領土要求,這一地區目前居住著200萬朝鮮族人。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和南韓將成為核敵國,但擁有核能力將使漢城今後與中國發生爭執時腰板更直。(據說中國正打“歷史”基礎,未來打算向統一後的朝鮮半島提出領土要求。)

中美將是最大輸家

一旦南韓和日本成為核國家,最大的輸家則是美國和中國。過去60年來,由于美國在南韓和日本的軍事存在及其為兩國提供的核保護傘和軍備,美國一直在對兩國的安全政策施加重大影響。比如,漢城2003年3月決定花45億美元購買40架美國F-15K戰機,而不是更現代化的歐洲戰機和法國“陣風”,這本身就反映了美國的影響和南韓的屈從地位。

擁有核武器的南韓或日本將不再需要那麼多美軍駐扎在自己的領地,甚至可以像1991年的菲律賓那樣要求美國撤軍。毋庸置言,一旦美國從兩國撤軍,它在兩國的影響力將隨之大大降低。這樣一來,南韓可能將與中國建立長期安全夥伴關係,甚至東京也可能“搭上順風車”-如果它發現中國對亞洲的統治已是大勢所趨,抵抗已徒勞無用的話。

如此一來,美國在世界最富有活力的亞洲的影響力將大受削弱。如果經南韓和中國(甚至日本-如果海下隧道得以建立的話)通往歐洲和俄羅斯市場的歐亞“鋼鐵絲綢之路”開通的話,該地區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運輸網路。(//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副國務卿談北韓核武與六方會談
與中國合作解決北韓核武  布什凱瑞不同調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主要議題 攻防戰精彩絕倫
美國大選:核武、北韓與俄國列首場辯論議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