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著名乞丐王大成

曾穎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訊】王大成是我所在這座城市的著名乞丐,他與總府路那個每天把二胡鋸得死去活來的老乞丐和正府街那個因上訪而被全國數十家報紙報道過的中年乞丐一樣,有非同一般的知名度。如果學富人排行榜那樣搞個乞丐排行榜,他的名字應該在前十名之內,而且位置靠前。

  王大成的老家在川北山裏,用他的話說那是個鬼都不下蛋的地方。他非常令人驚詫地讀完初中然後就回鄉了,他說他也是知青,只不過不是插隊知青,而是回鄉知青。雖然相差只有兩個字,但境遇卻有天壤之別。七十年代末,知青大返城,王大成也自己給自己放權,跟著知青的隊伍偷偷溜進城。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對於知青們來說,進城意味著回家;而對於王大成來說,進城意味著進了別人的家。當初那些比天高的願望刹然間如同掉進了冰窟之中,這使得他的許多掙扎都成爲徒勞。進城二十多年他最終成爲一名乞丐,便是很好的例證。

  和別的乞丐或靠藝或靠傷或靠年齡或靠借別人的嬰兒博取別人的同情不同,王大成是靠演技搏人同情。他最擅長的求乞方式就是趴在總府路天橋的人行階梯上,手中舉個鞋盒,四肢抽搐作癲癇病發作狀。天橋的另一頭,是本市最繁華最熱鬧的步行街,少不得有很多剛拍拖的年輕男女經過,男人們自然要在女人面前展示展示愛心。於是,王大成的紙盒裏便會有數目不等的元票和角票,當然也少不了偶爾會有一兩個水果核或痰。

  因爲天橋屬嚴管地區,自然屬治安隊嚴管區域,天橋上的乞丐小販們也自然特別小心,摸准治安隊的巡邏時間,每15分鐘溜一次。這樣,乞丐小販和巡邏隊像換崗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成爲一道有趣的景觀。

  但終於有一天,巡邏隊到來時王大成翻身而起的情景被一名路過的記者看到了。記者想:這個癱瘓乞丐在這裏裝癱瘓博人同情,實在太可恨,應該揭露他。免得市民們再受騙上當。

  記者把情況向主任彙報。主任想:“這個題材既曝光醜惡現象,又不會爲報社惹什麽麻煩,何樂而不爲呢?”於是當即拍板,不僅做,而且要不惜人力和版面大做!

  兩個文字記者和三個攝影記者開始對王大成進行天皇巨星級的盯梢和跟蹤,從王大成要錢的天橋一直到他在三環路外租住的農家小屋,都進行了跟蹤拍攝和暗訪。有個勇敢的記者還冒充租房者,深入王大成的小屋,與王大成的妻子和女兒進行了“面對面”接觸。

  經過長達5天的調查採訪和拍攝,一個圖文並茂的大型追蹤揭秘報道終於出籠;在“揭露假乞丐行騙真相”的重磅標題之下,王大成吃著早餐看報紙,騎著自行車吹口哨去“上班”,在人行天橋下化妝,在人行天橋上四肢發抖,中午女兒給他送盒飯的鏡頭一一展現出來。報紙還配了評論,義正辭嚴地對這種不勞而獲並破壞市容市貌的行爲進行了批判,呼籲讀者回應救助機構發出的“不要給乞丐錢”的號召。

  報紙發出去之後反響劇烈,首先是巡邏隊覺得顔面盡失,堅決果斷地將端著空盒正在納悶爲什麽今天怎麽一個錢也沒有討到的王大成揪到了辦公室,對其進行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並險些觸及皮肉的教育。接下來是房東通知他,說:接村上的通知,請他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搬家。再後來,是一大群乞丐同行罵他,說他小子給大家惹了麻煩,搞得大家都沒飯吃。

  裏外不是人的王大成找來報紙一看,報紙上自己的大頭照照得既生動又細緻,心想:這些記者都是躲在哪里拍的呢?怎麽自己就一點都沒察覺呢?

  他不由得暗暗的佩服起記者們的技術來,當他看到報紙後面披露的記者們五天五夜辛苦拍攝和採訪時,他不由得又歎了一口氣,說:乖乖,這得多辛苦啊!早知這麽麻煩,還不如給我20元錢,要啥姿勢咱就給他擺啥姿勢!

  說完,他又自嘲地笑了笑,對老婆說:娃兒她媽,看來癲癇是裝不成了,趕明兒你去給我做一副拐杖來。

  自此,天橋上少了個匍伏著的乞丐,而天橋下,又多了一個拄著拐的老瘸子。他手中抖動的紙盒總讓人覺得有點熟悉。每當看見有拿相機的人走來就會躲得遠遠的……@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曾穎:失職的警官
曾穎:英娃的幸福生活
曾穎:一次被大人搞砸的幼兒冷餐會
曾穎:成都的生活態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