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6日訊】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三農問題的學者,對《中國農民調查》一書獲獎並不感到驚奇。因為兩位作家的真實記錄,為眾多的理論研究者和政策分析者提供大量且真實的素材。從這一點上論,它遠超過了尤里西斯報告文學獎的意義,可謂中國少見的「良史之筆」,是消失了的「書法不隱」的公正史觀再次体現。
毫不誇張,歷史將會證明:這是一本對中國歷史改變產生推動力的當代史!
同時,陳氏夫婦此書的獲獎也是表達國際代的一個非常好的案例。表達的國際化,既需我們努力去適應國際規則,也須要國際社會予以我們更多的承認。之於後者,毫無疑問地,陳氏夫婦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此,也可以預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寫實作品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並因此推動中國作家向表達的國際化貼進。
陳氏夫婦的寫作,不僅為國內、外研究中國三農問題的學者提供了大量翔實的資料,也為中國政府最高層的決策提供了最實際的支持。國內《千龍網》公佈的宏觀數据(2004年1月10日)表明:「自1997年到2003年,農民收入每年平均只增長4%左右,僅相當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的一半;1997年到2002年,農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長了380元(而城鎮居民卻增長了2,500元),增加額尚不足城鎮居民的1/6。」2003年初,胡錦濤剛當選為總書記時也表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充分說明三農問題的嚴重性。
與之相對,卻有一些傳言說:《中國農民調查》遭到了查禁。真是匪夷所思,是假消息、還是有人在黑箱作業?
如果說,作為學者的我本人對《中國農村調查》在國內遭禁的消息作出分析的話,我並沒有理由否認這一「傳言」。因為听到它獲獎的消息,來源是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中文廣播。隨後馬上打開《網易》與《雅虎中國》的新聞網頁,全無報導。從《古狗》中搜索,才轉到比較「中性」的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去,算是能了解的多了一點。
「傳言」至今雖未經證實,但它也提醒人們:要真正落實憲法的言論自由原則和公民權力原則,出台一部合乎國際規則的出版法已勢在必行!
在對《中國農民調查》獲獎並不驚奇之後,又大為這一並非傳言的真實消息在國內的冷遇而倍感驚奇。難道這個獎項的意義不比奧運的一塊金牌要強?那些金牌是國家用大量的財政撥款(納稅人的錢)「餵」出來的,而陳氏夫婦的成果卻是用個人的微薄收入支撐出來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對此2人表達敬意!
我們已經經歷了1/4個世紀的改革開放歷程,但要真讓某些「頂尖級」的頭腦理解「開放」2字的含義,恐怕還有1/4個世紀的時間要等!什麼是提前等到這一偉大歷史時刻的標誌呢?一部出版法,一部具有言論自由精神的現代出版法!
轉載<民主論壇>(//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