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6日訊】自由時報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報導
古蹟之所以無價,原因正是「千古獨家,萬金難買」。
歐洲人不管生活態度散漫與否,對先人遺物卻都是嚴謹又認真的。到歐洲不管踏入哪個國家,經常是「古今一體」搶入眼簾,就看現代建築參雜古蹟,人們就在古今交錯的城市中生活遊走,可以說整個歐洲就是「活在古蹟中的現代洲」。
歐洲人對古蹟文物的維護觀念,在一兩百年前就開始萌芽。現代歐洲人對古蹟維護的講究不但面面俱到,甚至還列為國策執行。他們不只是大戰期間會畫出「免炸非戰區」,還即使完全炸壞了,都可能按照古建圖「整個重新再蓋起」,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可推德國城市曼漢姆。羅馬古蹟更在歐洲各國都被珍修維護,從東歐、西歐掃進英倫島國,到處都是「古羅馬人的腳步」。
從文化層面看,西方人維護古蹟不但具有歷史緬懷的意義,更是教育子孫未來走向的最佳素材。從商業訴求結合國家形象的角度切入,古蹟文物更是展現一國之風與吸引觀光人潮的重要資產。因為對西方旅客而言,到此一遊除了山川自然之外,看古蹟瞧歷史當然算在觀光內,以此「知古今探未來」,才值回票價。
除了長年維護之外,歐洲各國對古蹟文物每年都會列出推廣活動,鼓勵全民走入時光隧道「與古人相會」。在古蹟多到數不完的西班牙,有近四十處地點上榜世界遺產名單,高居歐洲榜首,政府還因此創辦了古文物保護學校,永久並專業經營這些傳世珍寶。意大利世界遺產級的古蹟居歐洲之次,該國也四季各有主題,逐季開放數百個古蹟景點讓公眾觀賞。
德國、法國在特定的「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或週日等會免費開放博物館,鼓勵民眾進行週末「古蹟郊遊」的親子或教學活動。法國一度居世界遺產名單歐洲古蹟第三多國,德國也以近三十處古蹟上榜居歐洲第四位。以上國家都在全球名單中搶進世界遺產名單的前十名。
放眼今日在世界遺產近八百處的選定中,聚集西方古文明的歐洲遺址就幾乎佔據了一大半。而歐洲除了電視節目專門教人「認識古蹟」,如何辨識裹屍布與裹腳布的歷史珍貴外,一些「古蹟特訓」的課程也很受歡迎。有些別出心裁的生日禮物,就是親朋好友湊資買下「古蹟跟隊權」,讓生日快樂的人一週數夜跟著大學古蹟隊上山下海「找化石挖棺材」。
歐洲政府在教育過程中也不斷加強古蹟維護的概念,從了解、發現、保護到實用,各個環節都看得到知識富藏在歷史中。
今年年中,在歐盟執行委員會慷慨贊助一百二十萬歐元的撥款下,歐洲古蹟專家還端出一個名為「諾亞方舟」的計畫。也就是由意大利國家研究協會的大氣與氣候科學研究院主導,綜合來自十個國家的研究人員,以三年觀察期一同來評量「氣候改變對文化遺產的危機」。歐洲著名景觀點像是布拉格古橋查爾斯、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北英格蘭的黑卓林思羅馬長城等都在列查名單中。
除了古蹟維護規章,歐洲多數國家還頒布了教堂維護法,規定不能隨意拆建外,還要求在教堂附近一定距離內不准興蓋任何高過教堂的建物,以維護教堂「環顧信眾的景觀」。而近來德國更結合古蹟保護與綠色能源的概念,聯邦環境基金會計畫耗資一千兩百萬歐元,將七百多個教堂屋頂逐步裝設太陽能電板,讓古蹟也一舉搭上「環保列車」。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