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5日訊】根據九月三十日《自由時報》一篇題為「發願掃黃、收購淫書焚燬」的報導,為了還給孩子們一個乾淨的成長空間,兩位分別篤信佛教和天主教的人士一同發願,在台中市各學校附近的舊書攤及漫畫出租店收購色情書刊,三個多月來總共收購兩千多本,並加以焚燬。他們說,希望藉由小市民的力量,將色情趕出家庭與學校。
姑且不論色情書刊「戕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價值判斷,兩位先生對於自己的信念身體力行的態度與付出,著實令人敬佩。至於這項行動的實際效果為何,經濟學倒是可以提供一些線索。
首先,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減少青少年取得色情書刊的機會,那麼「收購色情書刊加以焚燬」要能奏效的前提是色情書刊的供給量是固定的。換言之,學校附近的舊書攤和漫畫出租店,在被收購了兩千多本書刊之後,就不會再進貨了。問題是,如果當初這些書店賣書的目的是要賺錢,似乎看不出來有什麼道理他們不會再進貨以滿足青少年原先的購買需求。
換個角度說,我們是否有可能透過發動更大規模的收購,把色情書刊的出版商買到無書可賣甚至倒閉。經濟學對廠商的認識告訴我們,出版社的生存和利潤大致與銷售量成正比,書賣得越多,越有利可圖,廠商越容易存活,甚至還會吸引更多的廠商進入出版與銷售色情書刊這個行業。
試想一個或許誇大的情況。假設此一收購掃黃運動,在《自由時報》的報導之後,號召了另外兩千人同時在其他學校附近做同樣的事情,每人也分別收購了一千本色情書刊,那麼這些總數二百萬本被焚燬的色情書刊,是否會降低青少年買到色情書刊的可能性?答案是,長期來看不會,甚至可能因為廠商有利可圖,而使得色情出版業蓬勃發展,反而增加了青少年買到色情書刊的可能性。
上述推論或許不會發生,因為這篇報導大概不會號召到另外的兩千人,但也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類似的故事其實已經發生在「宗教放生」的行為上。根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九月份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台寺廟每年放生的金額超過二億元,動物則超過二億隻,不僅放生的種類驚人,放生的地點也是大有問題。
原先將放生與作功德畫上等號,出發點良善且獲得許多人仿效的放生活動,由於多是向業者購買動物,反而使得獵捕動物的情形日益嚴重,導致「放生越多、殺生越多」,與原先作功德的初衷相違背的現象。
此外,「動物社會研究會」的研究也發現,由於每一種動物的生活環境不同,放生行為容易造成食物鏈遭破壞、雜交種出現等問題,反而加速動物的死亡,衝擊生態環境,這大概是放生者始料未及的吧。──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