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歷史與長期閉塞的生活環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樸厚重的古代遺風。中國古代最早產生的兩種文學形式是古代詩歌與古代神話。這兩種文學形式至今在羌族民間仍有巨大影響,而且傳承著不少優秀作品。
羌族的男女老幼大都會唱民歌,歌詞多為4或7個音節一句,類似於漢文中的四言詩與七言詩。從內容來說,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慶歌和喪歌等。羌族神話著名的有《開天闢地》、《山溝和平壩的 形成》、《造人類》、《斗安珠和木姐珠》等,其中所說的姐弟成婚、射落8個太陽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原始社會羌族的生活。
羌族樂器中最著名的首數羌笛。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羌笛三孔」。馬融《長笛賦》言:「近世雙笛從羌起」。唐代《樂府雜錄》載:「笛,羌樂也。」宋代陳(左日楊右)《樂書》記有:「羌笛五孔」,可見其歷史久遠。近代流行於四川羌族地區的羌笛,管身竹製或骨制。竹是岷江上游的油竹,削成方形;骨是羊或鳥的腿骨。今羌笛管長17厘米,直徑1厘米,單簧,雙管,豎吹,六聲階,多獨奏。音色明亮柔和,哀怨婉轉,悠揚抒情,牧人常於山間吹奏自娛。古羌笛既是樂器,又是鞭竿,因有「吹鞭」之說。
民間舞蹈主要有「跳沙朗」(羌族鍋莊舞)、「跳盔甲」(又名「鎧甲舞」)、「跳皮鼓」、「蘭干壽」 等。「跳盔甲」是種古老的傳統祭祀風俗舞,過去多在有戰功的將士葬禮上跳。數十個舞者身披生牛皮鎧甲,頭戴插有野雞翎和麥桿的皮盔,肩掛銅鈴,手執兵器(多為長刀),分列對陣而舞,吼聲震天,威武雄壯。把勇武不屈、豪放豁達的民族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使粗獷淳樸的古代民風躍然再現。
(資料來源:世華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