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3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特譯) 中國人民銀行上週四宣布升息,由於是中國9年來首度升息,因此備受矚目,對此,最新一期(28日出刊 )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表示,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已持續上升1年以上,卻遲至今日才升息,由於太晚升息,中國之前所採取的一些行政手段,已造成市場機制扭曲,雖然中國終於宣布升息了,卻也加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免利率借款 人行反應落後「經濟學人」指出,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的信徒都知道的,「貨幣政策的效果落後期間長且變動不拘」(long and variable ),因此,中央銀行不能等到通貨膨脹的威脅出現後才採取行動,在物價壓力第一次出現時,就應該升息,但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 )卻採取不同的做法。
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持續上升1年以上,今年7月,中國的通膨率甚至已經和利率相當,也就是說,扣除通膨因素後,在中國借款實際上是免利率的,但中國人民銀行反應卻相當慢,上次中國宣布升息是1995年7月,今年10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終於再宣布將基本放款利率由5.31%調升至5.58%,中國央行的落後反應,期間似乎總是相當長。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未採用傅利曼的理論,主要是中國還困在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的模糊地帶,對於資金如何分配,價格仍扮演相對較小的角色。
目前中國還沒有值得一提的公司債,而深圳及上海股市規模仍相當小且不健全,因此,多數的資金是由銀行提供,且多數重要的銀行還是國有,部分顧客能以較高的利率取得貸款,其餘的則透過私人關係取得貸款,據估計,中國可能有3分之2的銀行貸款是提供給國營事業。
此外,中國也受困於過度投資及未充分就業之間,隨著借款取得容易且便宜,投資金額盲目地流入企業界,尤其是建築、水泥及鋼鐵業等,中國當局必須阻止過度投資,但卻無法承擔經濟快速降溫的後果。
IMF預測 中國失業將惡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 )估計,中國至少還有1.5億的農民需要工作,在國營事業裡則有1000萬至1100萬的過剩勞工,即使中國近年來維持高經濟成長率,但IMF預測,中國的失業情況很可能會惡化。
「經濟學人」進一步指出,中國的匯率政策也使得其困境更顯複雜,自1995年以來,人民幣一直是8.28元釘住1美元,普遍被認為是低估的,投機客因此不斷累積人民幣,在此情況下,如果要維持人民幣的釘住美元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必須發行更多人民幣以滿足投機客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在外匯市場中,這樣的需求就高達5360億人民幣(650億美元 ),這提高了人民幣的供給,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票券,以減少人民幣的流通,不過,這種做法通常不會有效,因為中國央行的票券利率對商業銀行不是非常有吸引力;以目前的情況看來,這次中國的升息,將會加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經濟學人」也表示,由於太晚升息,之前中國當局必須以更直接的手段限制投資,包括提高銀行的準備金需求;威嚇投機客;以及縮減鋼鐵、水泥及汽車業的貸款等。
但這些手段僅讓中國經濟略微降溫,今年第3季,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是9.1%,低於第2季的9.6%,通貨膨脹率則由今年8月的5.3%,略降至9月的5.2%。
黑市利率逾20% 可望下降
但是,中國當局採取的這些行政干預措施,也扭曲了市場機制,雖然信譽良好或是關係良好的企業,仍然可以找到籌資的方法,但多數企業卻因此極端缺乏資金,黑市的借款利率已經喊到20%以上。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當局似乎了解到之前採取的行政措施是不夠的,因此才會宣布9年來的首度升息,雖然這只是1小步,但因中國同時解除了銀行的放款利率限制,之前,銀行放款利率不能超過央行基放利率的1.7倍,現在則可收取令他們滿意的利率,這不僅可促使黑市調降20%的借款利率,也顯示中國當局終於願意讓價格去決定資金分配,而非政治。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