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報導)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就台灣問題星期三發表的最新講話中沒有繼續提及他在北京使用過的「和平統一」台灣的字眼,重新回到「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一貫政策。不過有關專家仍然就鮑威爾在北京發表的台灣問題講話是否是口誤展開辯論。
雖然美國國務卿鮑威爾10月25號在北京停留了不到24個小時,卻在台海兩岸掀起不小的風波,並留下來一個如何解讀美國對台政策的難題。鮑威爾在接受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 和香港鳳凰電視專訪時說,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兩岸最終走向「和平統一」,而這也是各方所追求的。他還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地說,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但是,星期三,鮑威爾在接受CNBC記者採訪時,不再使用「和平統一」的字眼。當記者追問他講過的「和平統一」的話時,鮑威爾說,「術語(the term of art)實際是和平解決問題。」他說,「這是術語,這也是我們的政策,並將繼續成為我們的政策。」
*鮑威爾講話反映對台政府不滿*
有美國消息人士說,鮑威爾國務卿在講「和平統一」時,是出現了口誤,他應當使用美國官方的標準術語,但是由於記者不斷使用「和平統一」一詞,他也順嘴說了出來。但是消息人士說,鮑威爾明確提出台灣不是獨立主權國家,卻是有備而來,反映了布什政府對陳水扁政府的不滿。星期一,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埃雷利在有記者問到鮑威爾關於「台灣不是獨立主權國」的評論時回答說,他不知道美國過去是不是說過這樣的話,但是他認為,「這是對事實相當客觀的陳述」。
中國外交部一位官員在接受《紐約時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鮑威爾的評論是「有益的和建議性的」。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星期三在記者會上說,「有人說鮑威爾是口誤,我不那麼認為。」
華盛頓1978年和北京建交後,美國政府宣佈承認北京為中國合法政府,並「注意到」中國的立場,也就是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是美國沒有明確說明贊同中國的看法。
*對台對華政策調整的一個部份*
華盛頓和台北沒有官方關係,不過按照《與台灣關係法》向台灣出售防禦武器。中國廈門大學台灣問題研究所所長劉國深教授認為,美國在和中國建交的那一刻,就已經確認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只不過因為各種利益和情感的考慮,美國政府方面多年來沒有把底線挑明。他說:「這個模糊實際上是照顧到台灣方面的一些情緒。但是這段時間以來,民進黨政府走向台獨的腳步越來越快,使得美國方面必須在兩岸問題上走向政策清晰,所以我認為鮑威爾的講話應該是整個對台政策,對華政策調整的一個部份,而不是一個口誤。」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蔡瑋教授說,從國台辦和中國各方面的反應看,可以得知中國方面也沒有料到鮑威爾會講出這些話,這對他們來說無異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蔡瑋教授認為,不能排除鮑威爾有口誤的可能,但對台灣方面來說,仍然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讀鮑威爾講話的意圖:「在最壞的情況下可能意味著美國的兩岸政策正在有一個轉變的跡象,他不是口誤,反應出美國對台灣,對兩岸關係的一種挫折感,對陳水扁言而無信的一種憤怒。最好的情況之下就是口誤,因為這畢竟不是一個事先準備好的一個官方聲明,而是在一個接受訪問的過程中談的。」
蔡瑋教授認為,鮑威爾國務卿在接受訪問時使用了「和平統一」的字眼,這恐怕確實是話講得快了一點,重了一點,因為美國的一貫政策是PEACEFUL RESOLUTION,也就是「和平解決」,而不是「和平統一」。
台灣外交部長陳唐山之後召見美國在台協會會長包道格時,包道格也重申了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台灣學者蔡瑋說,美中兩國在「統一」這個問題上從來沒有共同立場:「中國大陸講的是反獨促統, 美國講的是不支持或者反對台獨。在反獨、不支持台獨這一部份雙方是有共同的利益,但是美國如果從反獨直接跳到促統,或者說美國直接就支持統一,這種可能性不大,除非美國從中國大陸得到非常重大的政治利益。」
而中國的台灣問題專家劉國深則認為,中美雙方在兩岸統一的方式、時間、內涵等方面存在分歧,但是差距並不足以大到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改變兩岸政策底線的程度。他說,鮑威爾國務卿在北京的講話有其複雜的背景,目前美國急於推動朝核六方會談,希望得到北京的積極合作,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但是他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國要台灣明白,不要給美國惹麻煩:「我想更大的問題還在於,台灣過去一年多來的政治挑釁,台獨冒險活動使得讓美國認識到,必須要把台灣問題的底線講清楚,讓台灣方面認清形勢,不要在製造麻煩。」
《華盛頓郵報》星期四的一篇報導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說,鮑威爾的講話也許表示,華盛頓不滿意陳水扁政府的一些官員在過去一個月裡發表的一系列激烈言論,布什政府目前忙於應付伊拉克戰爭和總統大選,不願意看到台海兩岸的緊張關係升級。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