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一個家長的自我省思

黎薇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8日訊】我先生為了出一本教育子女的書,把我塞入了一個特教專家的課堂,讓我「實地」參與並幫忙整理啟發家長教育觀念的過程。

我知道雖然我在學校做故事媽媽;也在假日帶一群孩子學習、才藝;還是網站上教育欄目的主編,在如何教導孩子方面的確是很有心得,但內心知道那些還是不夠的。因為,「教育」最容易的是對別人的孩子,而對自己的孩子常常就會顯得無力,因為這其中有親情、有身為父母的期待和情緒……

我帶着一種想努力改善自己的心態參加了課程,所以在過程中我非常的專心,並時時對照著自己,在找自己的問題。在課程的第二天,我內心充滿了感動,時常想哭,因為我找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對自己的孩子,那些是我永遠不會在教導其他孩子時會發生的問題。

我走入法輪功修煉之門已有7年。身為一名法輪大法弟子,我按着師父在書中講的所有在身體力行着。我改掉了自私變得寬容、改掉了孤傲變得熱情,用所有愛自己的力量去愛別人,將玩樂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

可是,我卻在對待自己孩子的問題上忘了書中的話:“向內找”,“如果人人都像內心去找, 人人都想自己怎麼做好,我說那社會就穩定了,人類的道德標准就會回升。”〈摘自《轉法輪》〉。我真的常常忘了這個教導去對待我的孩子。我常常指責孩子這個那個沒做好,常常用強硬的方式直接要求孩子去做什麼,而不是花相當多的時間細細的跟孩子講道理,因為那時候內心會說:“我沒時間”。我認為孩子做的一切不對的事都是他們的錯:他們不乖、他們不聽話、他們不收拾、他們亂丟玩具和垃圾、他們無理取鬧、他們……所有的錯都在他們,我扮演的角色就是「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

現在我猛然清醒:“所有的錯都是我造成的,是我自己錯了”。孩子是純真的,是一張白紙,也是一個空的容器,裝進去什麼就是什麼。是我們沒有時間去跟他們講道理、是我們不夠尊重他們、是我們沒有嚴格要求他們的常規、是我們沒有說出我們的愛、是我們沒有捨出自己的時間去陪伴他們教導他們,更沒有清楚的去了解他們不同的脾氣個性、先天素質去因材施教和不同對待,沒有時時善良慈悲的對待發生的任何一件事……一切的問題都出在我們家長自己身上。

教育要用心,也要講方法。我已有足夠的愛心,也有時時幫助我做得更好的「法輪大法」;接下來我只剩下要好好思考,整理出教導孩子的方法,我相信我一定能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品德優良、聰穎智慧、人格健全、有利於社會的人。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

跟各位家長分享的同時,也真誠希望家長們如果在孩子們出現問題時,都能去看看事件背後的真相,找一找自己的原因,那麼教養子女就會變得相當容易,在能教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在快樂的「成長」。

祝幸福!

思敏媽媽 筆
2004年10月18日

作者注:此文是為女兒紙上班親會〈家長會〉所寫。@、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台灣苗栗縣政府利用漂流木舉辦木雕創作大賽,二十位木雕師經過十五天馬拉松的創作,成績今天揭曉。曾安國以「深情之舞」獲得首獎,第二名劉如權「漂木藝情深」、黃明鐘「擦肩而過」,第三名莊清勳「祥和的台灣」、曾進財「本土-漂流木的省思」。
  • 我先生為了出一本教育子女的書,把我塞入了一個特教專家的課堂,讓我「實地」參與並幫忙整理啟發家長教育觀念的過程。
  • 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過BN(O)簽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移居英國,當中家長最為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許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移民英國的港爸Gordon Lam,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來到英國讀中學,即將升讀大學,究竟他們需負擔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樣應對龐大的教育支出呢?
  • 為何小孩曾經那麼乖巧可愛,長成青少年卻完全變個人?愛唱反調、愛理不理,甚至突然一句話就暴怒!完全不知該怎麼相處?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