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靈:希拉克對北京「表態」的社會基礎

湘靈

標籤:

【大紀元10月26日訊】近日法國總統希拉克訪華,為了表達他對中國政府的好感,發表了諸多言論,如指稱「六四」是「另一個時代發生的事情」,暗示現政府無需為此負責;提出歐盟應該解除天安門事件以來對華的武器禁運,等等。如此言論,自然引起諸多批評,其中最尖銳的當屬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女士的言論,她指出,希拉克的許多言論從根本上背離了《人權宣言》,背離了法國的民主精神和人權思想。

  筆者並不專研法國政治,但多年以來對法國的情況有所瞭解,知道中國人批評希拉克的前提是因為存在誤解,認為法國至今還應該是「人權衛士」。這種誤解的典型是對「歐美民主政治」的混稱,其實,以法、德為代表的「歐洲式民主」與「美國式民主」並不完全一樣,歐式資本主義更與美國資本主義有差別。冷戰時期的「富國俱樂部」成員早已各打算盤。希拉克此舉,並非其一意孤行,在法國有著一定的「民意基礎」。

  法國歷屆政府都具有同一特點,即投機性強,對國際事務習慣以機會主義的態度加以處理,原則總是被放置於利益之後。形格勢禁,在目前的國際政治舞台上,不僅中國需要法國,法國其實更需要中國,這種需要包括國際政治與經濟利益的考慮,更有來自法國國內的壓力。

  在國際政治中,法國與中國早就對目前這種「一超多強」的格局嚴重不滿,都想讓世界成為一個「多極世界」,兩國都不願意承認美國具有「大哥」的超級地位,希望美國只是與法國、中國平起平坐的一「極」。這一光榮夢想,中國早在外交政策中闡述明白,並寫入中學政治教科書,讓年青一代爛熟於心。歷來就呆在富國俱樂部的法國當然認為自己更有資格成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一「極」。

  經濟上,法國多年來處於不景氣狀態。失業率居高不下,今年6月已經超過9%,部份工作早已實行一份工兩人做,以求「飯碗的公正」。對華貿易早成了法國一大經濟支柱。希拉克這次和中國簽訂了40億美元的購買合同,這是人們都看得見的大訂單,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小的利益,比如每位中國遊客在法國3000多美元的消費帶來的「涓滴效應」,至少能夠滋潤法國的珠寶業、時裝業與旅館業。

  但這還只是希拉克願與中國政府共創蜜月的部份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希拉克得到了法國知識界與文化界的支持。法國多年以來就是「新左派」的大本營,有句這樣的話形容法國「新左」們的「左」:美國最左的左派,到了法國也成了極右派。法國「新左」們多年來奉行「生活向右看齊,頭腦向左思維」的方針,以社會批判為己任,但他們近年在本國卻再也找不到合適的批判對象。他們並非不知道法國經濟不景氣很大程度源於其社會福利制度──這種制度既使法國人生活於精心編織的社會安全網中,也使他們喪失了競爭精神與創新精神,更使法國財政不堪負荷。法國的「新左」知識份子們雖然痛恨高稅收政策,但卻極願意享受使他們深受其惠的高福利制度,又深為法國失去了昔日光榮所困擾,於是將批判的矛頭對準了還處於上升通道的美國與美國文化價值觀,每天在想的就是「如果一切都要以美國的標準為標準,我們的文化還能存在嗎」?被這種仇美情結燒灼得非常難過的法國「新左」中的大多數人,早已經忘記了世界上其實還有他們本應痛加批判的中國專制政府,對於那塊土地上發生的種種不幸,他們選擇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他們寧可視中國政府為友。儘管他們瞭解中國的問題源於中國的政治體制,但他們寧可相信中國「新左」們製造的謊言:中國的諸般不幸,根源在於以美國為首推動的全球化。

  中法文化年的交流主體是兩國的知識界與文化界,在中法文化年的諸多活動中,沒有一個與人權相關的項目。儘管法國社會對此也有批評聲音,但比較那巨大的利益驅動,這些聲音實在是太微不足道。法國的民間基金會寥寥可數,大多文化活動都需要政府支持,那些對中國人權狀態持批評聲音的活動也注定得不到法國政府支持。希拉克是法國人選出來的總統,他只需要對法國的公民負責,他的負責表現之一就是為法國從中國拿回巨大的商務合同,讓法國在與中國的經濟交往中獲得巨大利益。他那天平上的砝碼很簡單:本國人的飯碗較別國人民的人權重要得多。

  筆者論及這些,並非主張放棄對希拉克行為的批評,而是想闡明一個基本道理:中國的民主,還得要靠中國人自己爭取。中國今天的人權狀態,正好是中國的政治精英、經濟精英與知識精英三者聯合統治所造成的,中國的精英們視中國人民如草芥與寇讎,這種狀態下很難指望他國的精英為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態而放棄巨大的商務或其它利益。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湘靈:大陸房地產開發為甚麼無法剎車?
湘靈:由上訪制度失靈看中國憲法的缺失
人權律師:對批評法輪功者的回應
【特稿】前學生起訴神韻和飛天的幕後真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