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3日電)「唐懷素自敘帖」相傳有三帖,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僅存的一卷,是真蹟還是摹本?故宮10月二十9日到十1月1日在二一0陳列室完整展出本卷,並在10月三十、三十1日舉行研討會,邀集海內外曾經撰文討論「自敘帖」的學者共聚一堂,各抒己見。
此外,為釐清「自敘帖」的種種問題,故宮曾在10月1十3日到20日,與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合作,以高精細、紅外線與螢光數位攝影檢視本卷,在特展展出同時,一併展示所拍攝圖像,客觀呈現本卷的真實情況,提供書道雅好者仔細檢視。
懷素本姓錢,僧名懷素。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並熱衷草書藝術。顏真卿等書家、詩人及名流貴卿欣賞他的書法,紛紛贈他詩文。公元七百七十七年(唐大曆十二年),懷素摘錄部分贈詩和序,以狂草寫成「自敘帖」。
故宮表示,「自敘帖」相傳有三卷,故宮所藏「自敘帖」墨蹟是僅存的一卷,傳世後一直為書法史上熱烈討論的焦點之一,近年來更有專書提出新的資料與論斷。關注的課題不外是對於這卷僅存的墨蹟是真蹟還是摹本?是以真跋移配摹本?還是跋與本幅都是同一人所偽仿?摹本成於宋還是明?
故宮說,各家論點不同,鑑別所依據的包括書法的分析、文字內容、鈐印、前人著錄、文獻史料、比較刻本等,討論的重點多環繞在墨蹟以外的旁證,缺少對書蹟本身實際狀況的直接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