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1日訊】(大紀元紐約訊)華美協進社 (China Institute) 人文學會主辦的《中華文化系列講座》將於10月23日週六下午兩點至四點﹐由當代著名詩人于堅主講﹕《中國當代詩歌》。
于堅﹐雲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 雲南省文聯文藝評論編輯。曾與其他詩人合辦頗有影響的地下詩刊《他們》。自89年開始發表個人詩作後獲獎不斷。曾被《文友》雜誌評為中國十佳青年詩人﹔被《詩刊》列為五四以來中國最有影響的50名新詩人之一。2004年獲北京《新詩界》國際詩歌獎。其詩平易卻蘊深意﹐追求平民化的風格。于堅多次參加國際藝術節或國際詩歌研討活動﹐出版多部詩集與散文集﹐譯為英﹑法﹑西語在國外發表。此次籍出席波士頓西蒙斯學院舉辦的《國際中文現代詩研討會》之機﹐應邀來華美協進社作講座。
在這次講座中﹐于堅將就現代新詩與傳統詩的區別﹑新詩百年的發展﹑當代詩人的使命感與藝術特點﹑現代詩歌與日常語言的關聯﹑詩歌資源與詩歌靈感﹑被批評家稱之為「第三代」詩人及大陸先鋒詩歌的兩個向度等, 表述自己的看法。于堅認為﹕中國的現代詩歌就根本上說是對古典詩歌的革命﹐屬於廣闊激烈的反傳統革命的一部分。
中國的新詩﹑自由詩﹐始於胡適倡導的文學語言改革。但在二十世紀﹐詩歌作為改造社會﹑拯救民族和國家的宣傳工具比它作為純詩更加重要﹐因而曾完全喪失「詩」的特徵。至北島等一代詩人與被稱為「朦朧詩」的崛起重返象徵主義傳統﹐成為中國當代詩歌現代主義的先驅。更有實質意義的詩歌實驗和創造性來自北島之後的一代中國大陸詩人。在這些詩人那裏﹐詩歌的主題從國家﹑時代﹑大文化轉向了個人﹑地方﹑家﹑日常生活和傳統。
在中國﹐這些通過辦地下詩歌刊物獲得聲譽的詩人被批評家稱為「第三代」詩人。他們主張詩歌用日常口語白話寫作﹐他們的詩歌一開始就具有「後現代」的特徵﹐這並不僅僅是受到西方理論的影響﹐中國詩歌中的後現代主義與現代派不同的是它是一種重返中國傳統的先鋒派。
講座免費。因座位有限﹐請預先訂位。訂位電話﹕212-744-8181, 分機 142。詢問電郵﹕chair@chineselectures.org. 網上訂位請訪 //chineselectures.org/103004.html。華美協進社位於曼哈頓東六十五街一百二十五號(公園大道和勒辛頓大道間)。四﹐五號地鐵五十九街下﹐六號地鐵六十八街(亨特學院站)下﹐F 地鐵六十三街(勒辛頓大道)下。(//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