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著名漢學家籲中國保護文化遺產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秋文編譯報導】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史景遷是世界知名的中國史專家。他在今年9月份的《財富》雜誌發表專文﹐論述了文化遺產和經濟發展的關係﹐並呼籲中國改變過去幾十年的思路和做法﹐加強對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

史景遷是英國人﹐本名為喬納森‧斯賓塞(Jonathan Spence)。他從20多歲起﹐就對遙遠東方的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產生了景仰與憧憬之心。他給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就顯示了他對中國歷史的迷醉。「史」除了暗合他姓氏的音譯,也表明自己史學家的身分;而「景遷」的意思,則代表他非常景仰《史記》的作者司馬遷。

幾十年鑽研中國歷史的他﹐在多次造訪中國期間親見古代文化遺產所遭受的破壞﹐自然會感到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人所無法體會的衝擊。他最新的文章題為「想像一下中國的未來」。他在文中指出﹐中國的未來與其過去無法分割﹐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不重視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

他寫道﹐經過多年戰亂的蹂躪﹐中國的文化和傳統又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史無前例的浩劫。鄧小平開始經濟改革後﹐掀起基本建設﹑城市改建的高潮﹐而極少考慮建設過程中對文物的破壞。在江澤民任內﹐一味追求經濟增長率﹐而忽視環境和文化傳統的保護。胡錦濤上臺後﹐為了遏制江澤民時代的惡劣影響﹐開始推崇「科學的發展觀」﹐以減少經濟發展的負效用。同時﹐旅遊業的發展離不開歷史遺跡的開發利用。這樣﹐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終於出現了一線轉機。

精明的企業家已開始靈活地運用祖先的遺產來製造商機。史景遷舉例說﹐有商家在偏遠地帶修整了一段殘破的古長城﹐供人租用。他本人就曾和朋友們一起獨享這段長城整整一上午﹐品味歷史與現實詭異的時空交叉。在上海﹐舊時列強租界的歷史也已被商家用來創造利益。企業家修復了許多二十年代外國人時常聚集的舞廳,像「百樂門」等﹐以供顧客重溫舊日上海灘的獨特風姿。同時﹐各地的傳統手工業也隨著旅遊業而復興﹐在失業問題嚴重的中國大陸為民眾提供了寶貴的就業機會。

在經濟發展的風潮中﹐文化學者的聲音一直被忽視。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積極地參與到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動中。在某些地區,學者和各界開明人士聯手﹐勇敢地頂著壓力為保存古建築而奔走呼籲﹐並已有成功的事例。上海同濟大學的阮儀三教授在蘇州地區作了大量研究和文物保護工作。阮教授的努力經常遭遇失敗﹐經常承受很大的阻力和壓力。在有的地方﹐當地共產黨幹部甚至想方設法阻撓他的研究工作。但是﹐他偶而也會贏得地方幹部的幫助。如果地方政府看到維護文化傳統有利於經濟利益﹐他們甚至可能會對文物保護和修繕工作表示支持。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一舉兩得﹐不僅居民可以享受優雅的環境﹐外國人也會花錢來參觀。

史景遷承認﹐當今中國面臨著政治﹑經濟乃至環保等領域的一系列嚴峻挑戰。但他提醒當權者不能忽視另一項挑戰﹐那就是如何保護中國卓越的文化傳統和遺產。因為中國的未來和她的過去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無法分割。即使是以最急功近利的觀點看﹐保護歷史遺跡對經濟發展和就業狀況都是有好處的。史景遷呼籲中國領導人﹐除了關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之外﹐至少應該拿出部分精力﹐來保護中國豐富而博大的文化遺產。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高盛下調美國經濟衰退風險
【名家專欄】為取悅中共 紐約時報攻擊受害者
神韻藝術團回應近期媒體報導的聲明
在Costco加油好福利 但有四大易忽視缺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