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關掉電視 日子更好過

陳怡文、陳柏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陳彥玲老師家中十幾年來都不看電視,她是怎麼做到的?她有沒有資訊焦慮?她的小孩和同學相處會不會有落差?彥玲老師日前接受教育廣播電台的專訪,暢談她如何遠離最令父母頭痛的媒體污染,使孩子免於電視效應,營造純淨的生活環境。且聽她一一細說從頭……

自我負責的生命態度

教育學養、資歷豐富的陳彥玲老師,常被人冠以「專家」的頭銜。然而她卻為專家下了一個嶄新的定義: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美好的家,「專家」就是「專」門帶領人們回到自己心靈的「家」;讓孩子清楚生命是珍貴的、自然而然的展現生命的美好。因此她的許多建議是從「返本歸真」的角度出發,感覺格外中肯、珍貴。

彥玲老師家中近十年沒有電視,出門也沒有手機。她說:「我在美國是研究『兒童發展與特殊教育』,出國前在台大醫學院論文寫的則是『孩子的閱讀成就與家庭因素之間的關係』,所接觸的文獻或研究結果,都顯示媒體對孩子的影響是負面大於正面。」由於無法二十四小時陪在孩子身邊,一一揀擇與把關資訊來源,彥玲老師在衡量購買手機、電視給孩子的後果與責任之後,愉悅地摒棄這個需求。她說:「我覺得這是我自我負責的一個態度。」

電磁波的不良影響

日本江本勝博士所作的水結晶實驗發現,將放在電視旁邊的水拿來作高速攝影處理後,發現這水分子是無法結晶的!人的身體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兒童的身體,水分所占的比例更高(所以孩子的皮膚才會水水嫩嫩的),從這裡就很明顯可以看出電磁波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缺乏雙向溝通,讓人變冷漠

彥玲老師指出不管是媒體也好、故事書也好,都是一種工具。這些工具到底要帶領人們往哪個方向去,是很重要、要小心釐清的部分。電視本身是種缺乏雙向溝通的媒體,沒有互動與行動的要求。研究發現在電視機前坐久了,人們會覺得電視上播出的內容跟他沒有什麼關係,比如說911這麼一件國際大事,由於畫面不斷地重複播映,反而讓人變得漠然,不會有「我必要起而行做點什麼」的想法。

看不見的危機:急促

在美國,新聞主播必須將稿子改寫成小學二年級可以聽得懂的英文,仔細去聽美國的新聞,會發現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和節奏都沒有台灣那麼快。彥玲老師常常建議家長做個實驗:把電視新聞開著,但眼睛不要看,仔細聽一段時間,會發現呼吸開始急促,因為台灣的新聞語言節奏都很快。彥玲老師在精神科工作,很清楚如果人長期處在一個比較急促的環境,精神比較容易緊繃。在緊繃的狀況下,人的免疫力會下降,而免疫力一旦下降,也就更易被一些感染疾病所侵襲。

電視節目帶來的影響,除了看得見的,還有看不見的,需要父母親特別留意。

透析兒童節目的價值觀

彥玲老師承認兒童節目還是有不錯的製作,但畢竟都只是工具。當家長提供這樣工具時,要有自我負責的態度;也就是說在選擇工具之前,是不是真的仔細瞭解過此媒體的背後,意圖建構哪一種價值觀?如果是一些訴求比較不清楚的,孩子可能就會在價值觀上產生混淆。

一九八五年聯合國曾經提出一個警告:二十世紀所有在地球上的政府,必須花費最多的人力、時間、政策來面對人類的三大難題。這三大難題分別是「價值觀」、「倫理」及「道德」的敗壞。然而才過了十五年,二○○○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人類當今三大疾病:「癌症」、「憂鬱症」與「愛滋病」。而這三個疾病跟之前提的人類的三大難題,有直接的相對關係。

由於電視成為現代生活最強大的價值觀傳播權威,父母面對揀擇電視節目時,能不特別慎重嗎?(待續)

(本文受訪者陳彥玲曾任台大醫院兒童精神科研究員、政大教育學程特殊教育召集人、台北市西區中輟生輔導計畫督導、台北縣七星區輔導團督導,現為台北縣市教育局教師研習教授)

資料來源:教育廣播電台「媒體觀察站」節目。

轉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