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恐襲擊暢通貿易 美國邊境面臨兩難

標籤:

【大紀元10月1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蔚然報導) 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事件後,保證邊境安全成了美國政府的當務之急。如何在加強安全檢查,有效地把恐怖分子和非法物資攔截在海關大門之外,同時又不妨礙美國進出口貿易的暢通呢?

*把手邊關機構大規模重組*

統計數字顯示,每天進入美國的平均有一百三十萬人次,三十二萬七千輛汽車,六萬多個卡車、火車和海運集裝箱,五百多艘船只和一千九百多架飛機。要守好邊境這道大門,無疑是一項艱巨的工作。

為了防止“9/11”事件的重演,美國政府過去三年來進行了大規模的機構重組,建立了國土安全部,增設海關邊防部門,把原來的海關、移民、農產品檢查和邊防這四個機構的職能合並在一起。現在,每天都有三萬名海關和邊防工作人員活躍在國門第一線上,平均每天截獲走私毒品九十七起,抓獲不法人員四十六人次。

*尋找平衡點:四面出擊政策*

美國政府在收緊邊境的同時,也要顧及邊境管理對美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如何在保證邊境安全和便利貿易順暢二者間找到平衡,成了海關和邊防部門關心的焦點。佩雷斯是為此專門設施的「海關貿易共同反恐辦公室」主任。他表示,執法人員採取了四面出擊的策略。他說:“首先是加強及早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鎖定危險程度高的貨物和人員;第二是利用先進的檢驗技術,讓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能更迅速地對高危對象進行檢查;第三是象徵性地擴展邊境,在貨物抵達美國口岸前預先篩選,最後是跟私人部門合作,保證供給鏈的安全。”

佩雷斯說,獲取和分析信息是工作的關鍵。海關和邊防部門依靠的數據系統,可以自動鎖定可疑的目標,這一系統綜合了商業機構和政府的戰略情報部門的信息,掌握入境美國的每一批貨物的情況,把可疑對象篩選出來,讓海關官員用大型X光儀等先進器材做細致檢查。

*官民合作共同把關*

與此同時,美國的海關和邊防部門為了調動商業界的積極性,提出了官方和民間合作的「海關貿易共同反恐」(C-TPAT)動議,讓進口商和運輸商等供給鏈的核心單位根據指導原則,對自身的人員和商業操作的安全進行評價和改進,並要求合作夥伴也達到同樣的標準。C-TPAT 辦公室負責人佩雷斯說,自願加入這項動議的公司,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減少了公司貨物入境的檢查時間;除此之外,改進安全作業的公司會發現,自身的資產管理能力也會同時得到提高。

佩雷斯說,C-TPAT是2002年4月開始實行的,短短兩年半的時間裡,已經有七千家公司加盟,除了美國的進口商、中間商和陸海空運輸商以外,還包括墨西哥的二百五十家製造商。他說:“這就是說,按美元算,美國百分之四十多的進口物資是由C-TPAT成員公司經手的;按集裝箱算,前一百家進口商裡有八十多個是C-TPAT成員;此外,最大的五十家海運商裡,有四十八個加入了C-TPAT,他們承擔著進口集裝箱百分之九十六的業務。”

*加強安全增加商業成本*

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的國際商務政策主任普瑞摩施認為,海關和邊防部門過去三年的成績確實非常突出,C-TPAT也得到了商業界的普遍好評,但與此同時,隨著貿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美國製造行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外來競爭。他說:“大約一年前完成的調查發現,美國製造業的非生產成本,跟國際競爭對手相比,平均高出百分之二十二,讓人意外的是,我們的非生產成本不僅比亞洲國家高,也比歐洲國家高。安全成本也屬於非生產成本。因此,我們在討論改善貿易安全的時候,不能不考慮成本的因素,特別是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型公司來說。”

普瑞摩施還提出,邊境的人員流動也是美國製造業比較關心的問題。有些公司發現,邀請客戶來訪,進行跨國的雇員調動,往往會遇到問題,比如在中國,簽證預約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有時還會被拒簽。他說,有些本來想從美國進口貨物的外國公司,就是因為擔心無法得到赴美簽證,沒辦法派雇員到美國接受培訓,或是到美國工廠去參觀視察,最終把訂單給了歐洲,從而讓美國公司的商業利益受到了傷害。

相關新聞
伊拉克薩德民兵開始繳械 恐怖攻擊五人死亡
加俄簽署聲明打擊恐怖主義
英人恐懼蜘蛛尤甚恐怖分子
學者籲改變中國人不會遭遇恐怖襲擊觀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