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下鄉目睹慘狀

視察魯豫農村發現官逼民反危機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7日訊】二OO三年十二月中旬,胡錦濤到山東、河南二省農村基層視察,發規「三農」問題的實際情況和省裡的報告大相逕庭:今日大陸農村正處於「官逼民反」的危機中。

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弄虛作假

二OO三年十二月中旬,胡錦濤帶領中央部委幹部,分六路到山東、河南二省農村視察搞調研。

山東是東部沿海人口大省,河南是中部人口大省,人口都破一億。山東省農業人口有六千八百多萬,河南省農業人口七千六百多萬。山東省還是經濟強省,國民經濟產值人均收入列全國前六名。

但據悉,這兩省一向報喜不報憂,也是弄虛作假大省。

胡錦濤目睹農民慘狀

胡錦濤到山東省視察時,省委安排他到淄博、萊蕪等經濟發展較好地區,但胡未去,而是選擇了荷澤、聊城地區。他走訪了幾戶農民(都是原公社、大隊幹部家庭)之後,對陪同的省、市幹部說:我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但是眼前確確實實是農民現狀,一片清貧景象:他們還住著八十年代中期救災物資建的臨時住房;二百七十多戶的村子!有三百多名適齡學童,僅有五十二名能進入小學讀書。

造訪災區縣太爺豪華住宅

胡錦濤也到了秋季黃河水災的災區東明、鄭城二縣,並特意造訪了這兩個縣的縣委書記和縣長的豪華住宅。胡錦濤問陪同他的省委書記張高麗、省長韓寓群:這一情況,你們有沒有瞭解,有沒有下去搞調研,縣幹部住的豪華住宅恐怕比解放前的大莊園主,也毫不遜色。這錢從哪裏來的?這是從農民血汗中佔有的。這是甚麼性質的問題?張高麗回答說:這是腐敗,瀆職行為。胡錦濤說:說明白些,是違法犯罪,是欺搾農民,要逼農民上樑山,造共產黨的反。

「難以還清欠下農民一代的債」

胡錦濤在荷澤市召開的市、縣二級幹部會議上說:農民的實際情況和省、市、縣寫的情況報告,完全是兩幅不同的情景。對此,中央是有責任的,省委是有責任的,這是政治責任危機。假的、空的、大的情況報告還是充斥在政治生活中,還有很大的市場。這是黨和政府工作的失職,是欠下農民一代的債,難以還清。欠下的債總是要償還的。如果到了那一 天,農民聚集起來索償時,也是農民向腐敗的黨政部門、貪官污吏清算之日。

農民處於官逼民反的危機

胡錦濤在山東和河南的省委常委會議上,都拿出他們二OO三年秋季關於「三農」情況寫給中央的報告,說:請書記、省長、省委常委自己再看看,這類報告究竟是經調研考察後,還是閉門造車,作為例行公事向中央交的「成績」?農村的農民處於官逼民反危機,難道還無動於衷嗎?「三農」問題確實比中央所掌握情況更為嚴峻,比中央所擔憂的情況更為險惡!

胡錦濤在會上,當面問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山東省長韓寓群、河南省委書記李克強:一年來親自到縣、鄉搞過幾次調研、考察?

張高麗支支吾吾答道:到過四、五個縣。韓寓群答:到過四個縣、七個鄉村。

一千五百名農民攔車告狀

胡錦濤考察期間,僅在山東三天,就收到了五百七十多件函電,舉報當地黨政部門黑暗、領導幹部濫權欺壓農民的罪行。在聊城市莘縣,有一千五百多名農民和村幹部,待胡錦濤車隊到達時,高呼:胡青天為農民作主!還將車隊攔住。胡錦濤下車,親自接了農民的請願舉報信,當場向農民承諾:中央一定會解決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會保障農民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權益。胡錦濤還承諾明秋再來看大家!

山東省農民負擔苛損雜稅五十二項

據中央有關部門的資料披露:山東省農村繳納各種稅款多達五十二項,在全國名列前矛。其中包括「氣象預報稅」、「傳授科普知識稅」、「修建鄉村交通稅」、「農產品農藥藕檢查稅」、 「鄉村廣播稅」……等。湖北省農民納稅五十項;江西、河南省農民納稅四十八項;安徽省、河北省農民納稅四十五項。

山東省農民平均年收入八百六十元,但省裡上報為一千四百元;河南省農民平均年收入為六百八十元,省裡上報為九百二十元。

山東省農民抗爭活動情況

山東、河南二省農民集體反抗活動日趨激烈,集會、示威、衝擊地方黨政部門事件,和公安武警流血衝突事件,都居全國之首。山東省二OO三年發生了五十五宗衝擊、佔據縣黨政機構事件,嘉祥、巨野、冠縣都曾發生農民暴力和公安、武警抗擊事件,其中七月在嘉祥縣,九月在巨野縣,分別造成了七十多人和五十多人的傷亡。中央派出了調查組赴當地進行專案調查。當地縣委都被撤職查辦。山東省政府曾對事件作了檢查,但被國務院批回,責令再作檢討。

河南省農民抗爭活動情況

河南省農民二OO三年共發生了七十四宗衝擊、佔據縣黨政機關事件。睢縣、民權縣、清豐縣、南樂縣、範縣等縣政府,於二OO三年五月、九月,都發生過被農民佔據多天的事件。

轉自2004年1月爭鳴雜誌

中國大陸貧窮農民的現狀(法新社)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報稱胡錦濤今會見大陸台商會長
港報披露 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
辜振甫:胡錦濤接見台商會長 海基會密切注意
胡錦濤邀台商座談  強調維護權益反分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