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生態惡化:淮河的災難

標籤:

【大紀元1月26日訊】編者按:由於只顧經濟利益,為了滿足人類對生活的享受、自私的慾望和貪婪,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已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這種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存發生著深刻的影響。

這種最終將毀滅人類的破壞始於人類道德的敗落。這裡將系列報導我們收集的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這種生態的惡化是觸目驚心的。然而,人們仍舊在不可控制的道德下滑中難以自拔。其實,天地乃為人而存。人不循道,不可稱其為人,天地為何而存?

◇◇◇ ◇◇◇ ◇◇◇

2003年6月下旬,淮河進入梅汛期以來,降雨帶一直在淮北至江淮之間,造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大範圍、長歷時的降雨。致使淮河幹流及洪汝河、汾泉河、茨淮新河、渦河、懷洪新河等流域發生了1991年以來的最大洪水,渦河和潼河發生了1965年以來的最大洪水,對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淮河一帶的生態環境又一次令人關注。

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頂的淮河,起初不過是輕淺如線的一股細流,涓涓湲湲於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危嶺野谷,它不停息地集聚著,流淌著。來到浩瀚的大平原時,納泉河、穎河、渦河、奎河、沂河、沭河等數百條河川,匯流於其中。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大部、安徽和江蘇北部、山東南部以及湖北少部。有鄭州、開封、許昌、平頂山、阜陽、蚌埠、淮南、淮北、徐州、揚州、淮陰、鹽城、臨聽、濟寧、棗莊、連雲港等36個地市;毫州、宿州、充州、膝州、項城、淮安、蘭考、曲阜、盰眙等182個縣以上城鎮,星羅棋布。

在中國的版圖上,沒有任何一條河流像它那樣密如蛛網般地縱橫交錯了。一級支流120多條,二級支流460多條,全流域主要跨省河流就有100余條,養育著兩岸一億五千多萬人口,其人口密度為全國各大流域之首。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
“江淮熟,天下足。”

歷史的民謠已成了遙遠的傳說。今日的淮河流域卻是污濁、支離破碎、體無完膚、呈苟延殘喘之勢。造成今天的淮河又是人們私慾的結果。

據專業人員分析,人水爭地、人佔水道是淮河洪水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淮河流域現有10個蓄滯洪區和18個行洪區,居住著200萬人。蓄滯洪區本是沿河的湖泊與低窪地,行洪區本是河道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蓄滯洪區和洪水的“天然調節庫”,卻被“人定勝天”的人們強行佔據。淮河流域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615人,枯水時農民就在退出水面的窪地和河道中耕種居住,並搭起小土堤圍護,久而久之就形成今天的行蓄洪區。眾多小土堤使河道變窄,水流下洩不暢。在幹流遭遇特大洪水時啟用行蓄洪區分洪,調節洪峰,能大大緩解淮北大堤堤防壓力。去年夏淮河抗洪共被迫啟用了22個行蓄洪區中的9個,遷移行蓄洪區和灘地群眾100萬人。

與水爭地,使本來一些行洪的河灘地不能行洪了,使本來可以滯蓄洪水的湖泊窪地失去滯蓄洪水的條件,使本來到一定水位就可行洪的行洪區到了規定水位也不能及時有效地行洪;加之,沿河的橋樑碼頭越建越多,壅水、挑流、阻水;一些行洪通道和河灘地,由於高稈作物或高大喬木的種植,影響了洪水的順暢宣洩。

同時,在“人定勝天” ,”向地要糧“ 和 ”治理淮河“ 等思想的指導下,結果近半個世紀,建成大中小水庫5300多座,大中小水閘4300多座,加固加高堤防2萬多公里。算下來,平均每50平方公里建水庫1座,每條支流建水庫近10座。形象地說,淮河已被水庫切割成5300多段,再兇惡的蛟龍,也該是制服了。但事情並沒有這樣簡單,水災雖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仍為禍甚烈。1991年淮河大水,被迫實行緊急分洪,分洪區 從上游一氣兒炸到入海口,全流域慘遭蹂躪:近1億人被迫緊急遷移,1460萬人家園被毀,50萬人在堤壩上過冬。” 過於密集的水庫,對自然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不斷造成淮河斷流,致使全流域生態惡化。[1]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城市和工業發展中毫無顧忌地向河湖排污,造成淮河 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水質急劇惡化。90年代初,淮河的16條主要支流,有一半以上河段的水質超過國家5類地表水的標準,喪失了任何利用價值,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一些水利設施因水質污染而報廢,部分地區農作物減產或絕收,給部分城鄉人民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淮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近日發布了去年 12 月份對淮河流域 30 條跨省河流的 33 個省界斷面以及淮河幹流、大運河等主要河流的水質監測結果:淮河污染嚴重,水質達標率僅為 36.4%。主要污染項目有:氨氮、COD、總磷、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氨氮的主要來源是人和畜禽的排泄、氮肥的流失等。

另一個導致淮河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的超用淮河水資源。據中國官方報導,目前,淮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超過50%,遠遠超過國際上內陸河合理開發利用程度40%的上限,且4000多座閘壩水庫的調度基本不考慮生態用水的需要,河流已喪失自淨能力。成為淮河水質不能得到徹底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們過度墾殖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盲目使用和浪費水資源,使河流湖泊生態環境惡化。河南省淮河流域總面積8.83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53%,水土流失面積2.63萬平方公里,佔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的43%。嚴重的水土流失致使洪水位越抬越高,對當地及下游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加重了淮河水資源的危機。

人為的污染,人為的建壩,人為的過度墾建,種種因素都突顯出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粗暴干預。淮河流域養育著淮河人。水為人而存,人依水而活。目前,淮河的災難也是人類行為的結果吧。

[1] 鄭義 《從白洋澱、海河到淮河、田納西》 11/21/2002

【正見網】(//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生態惡化: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嚴重退化
中國生態惡化 白洋淀乾涸近成定局
中國生態惡化:滇池成了一塘廢水
中國生態惡化:洞庭湖生態堪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